获悉,近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求以生物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综合利用为重点,研发高效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开发多联产技术,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推动生物燃料产品高值利用和生物质全链条综合利用。积极推进酒泉向特大型风电基地迈进,建成白银、武威民勤、庆阳环县、定西通渭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推动平凉、天水等地分散式风场开发建设,在金昌武威地区布局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互补发电基地。依托核工业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核燃料转化分离生产能力,扩大核燃料生产和储备能力,建设大型商用核乏燃料后处理项目。围绕陇东煤炭清洁转化基地、河西煤炭分质利用基地建设,以煤气化技术和煤炭低温干馏技术为龙头,以清洁煤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深度转化为目的,以新型煤化工和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为载体,推动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等。具体情况如下: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6〕12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以新供给促进新消费、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加快经济结构性改革、形成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引导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十二五”以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和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的传统增长动力弱化,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要把握、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产业变革机遇,着力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为重点,做强优势行业、做大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区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面完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确定的阶段性目标。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21.6亿元,年均增长15.6%,高于同期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56%升到2015年的1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4%。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积极组织实施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工程专项,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组建了一批省级创新平台,设立了能源装备、微电子、电工电器、中药现代制药、农产品干燥装备等5个省级工程研究院,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对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到 2015年底,全省共设立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53家,较2010年底增加25家,认定各类省级创新平台605家,较2010年底增加398家。
—— 重点领域优势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确定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煤化工、现代服务业等八大领域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其中,生物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新材料、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光电、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10万千瓦和1252万千瓦,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优势日渐突出。
——骨干企业带动强劲。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育种、高性能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优势行业,确定38户在行业内具有明显优势地位的骨干企业。通过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促进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融资能力、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助推骨干企业加强技术集成、产品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显著。2015年,23户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两位数增长,9户骨干企业增速超过30%。
—— 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加快推进金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金昌新材料基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镍基新材料、印花镍网、钴基新材料、铂族贵金属新材料基地;兰州生物产业基地在生物制药、现代中(藏)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育种、兽医生物制品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群和产业链。二次电池及电池材料、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基材、微电子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等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聚集效益初步显现。
——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围绕财税、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推进机制,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以基金和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企业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设立6只参股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6亿元。新设立20亿元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参股设立4只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1亿元。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2015年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贷款余额达69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