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召开期间,垃圾资源化分论坛汇聚了百余位行业资深人士。期间,“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单独作为一个重要板块专门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家珑作了题为《从循环经济角度分析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报告,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开展情况,并对未来加速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进程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本版刊发相关内容,希望给行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从而共同推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产业化的进程。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陈家珑
建筑垃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们遇到的一个新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准备不足、重视不够,认识也不到位,缺少规划和建设,体制机制也不健全,政策不落实等等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置现象仍然是“能乱倒就乱倒、能填埋就填埋”,认识还限于垃圾的处理和环境卫生的层面。
2010年到现在,我国已经有10个省市和167个地区,出台了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中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从省级层面来看不到20%,从地区来看也仅仅是22%。
当前,全国32个省和直辖市已经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全国已经有的和正在建的建筑垃圾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大概有60家左右,小规模的处置企业有几百家,总处理量不足1亿吨。
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只有5%左右,与国外发达国家平均70%以上,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当中,能够满负荷稳定运营的并不是很多,盈利的更是少数。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的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已开始进行新型建材开发和利用,但规模和数量还非常有限。对建筑垃圾的利用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手段,从而资源化进程缓慢。
资源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和迫切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高资源化率相差较远的原因,我认为关键有两点。
首先认识仍是关键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与单纯的垃圾处理来说是不同的。首先是时间段上,从循环经济角度来讲,是要关注建筑垃圾从建筑物设计、施工,到建筑垃圾产生、拆分、加工、再利用等全过程,而如果从垃圾处理的角度来看,一般垃圾处理只注重末端。在人员上,如果从循环经济角度来考虑建筑垃圾的问题,肯定是要全员、全体国民共同参与。如果单纯从垃圾处理上考虑,那么也就是环卫系统、卫生系统等少数人员的关注。在效果上更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如果仅从垃圾处理角度上来看,就考虑不到减量和再利用,资源化效果也会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