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布了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了84个2014年度新增试点和13个扩大范围试点城市。加上之前两批的193个城市,截至目前,我国试点智慧城市已近300个。
数量在增加,质量究竟如何?去年,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就曾对此表示过担忧:“现在中国几百个城市都在做智慧城市,世界上只有中国政府才有这么大魄力,但是一定会做差。”笔者在调研中也发现,推进缓慢已经成为试点通病,按照创建任务书中3~5年的建设周期,今年开始各试点城市将陆续进入验收阶段,只有切中病灶要害,城市才能少走弯路,交出满意的答卷。
先申报后规划存弊端
专家表示,制定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大概需要4~6个月的时间。而纵观三批智慧城市的申报过程,从下发申报通知到申报截止,这期间留给城市的时间并不充裕:首批试点的申报时间为40天,第二批为59天,第三批为40天。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至少4个月的工作量,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是不可能的。智慧城市虽然与信息化部门的业务有一定交叉,但大部分内容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很多城市选择了向规划类企业购买服务,委托他们进行规划。
然而这些专业的企业就真的能游刃有余吗?住建部一位主管领导曾在一次内部试点培训会上指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时,存在多个城市申报材料相同的情况,有的城市的申报材料上甚至写着其他城市的名字。这当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显而易见,部分企业制定规划时并没有进行实地调研,而是想当然地胡编乱造,甚至一稿多用,骗取服务费。另外,城市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申报,不但对企业的此类做法听之任之,甚至还省掉了验收环节,结果反倒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另外一个顾虑是,现在很多规划类企业都有自己的产业合作伙伴,而不是从实际去考量和规划,上了很多不必要的项目。
“先申报后规划”的另一个弊病就是规划久拖不“制”。山东威海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坦言,当前威海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缺失。“顶层设计我们实际上是有的,但一直没有形成文字。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指导纲领,但是考虑到智慧城市是个新概念,涉及的面比较广,我们对它的把握也不是很全面很深入,所以并不敢轻易地去编制规划,也不确定是否能做好。”
职权交叉试点难自主
纵观三批智慧城市试点,这当中既有地级市、县级市,也有城区、开发区、镇等行政区域。从前期计划来看,开放地选取试点不仅有助于城市和城区灵活地运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理念,也可以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分块创建智慧城市,并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整合。
然而,众所周知,智慧城市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一把手工程”,所谓的“一把手”即能够协调各部门人员、调配各部门资源的城市领导,这样才能避免条块分割、难以整合的问题。但对于自主权较低的区级政府而言,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接受上级部门也就是市政府的监管和指导,在试点创建过程中无权随意调动各单位,也难以形成有效合力进行统一协调,更无法达到分块创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