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都坠入了寒冷的深渊,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危机、欧美“双反”、弃风限电……一波又一波的寒流,让深陷其中的企业苦苦挣扎。
欣喜的是,无论风电还是光伏,都在2013年出现了回暖趋势。
光伏产业明显回暖,2013年第二季度便有不少企业扭亏为盈,第三季度有更多企业传出盈利的消息。风电产业也显现回暖迹象,多家风电企业告别持续已久的低迷态势,201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基本转正。
专家表示,风电、光伏产业2014年将平稳向好发展,而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政策助推新能源发展
2013年5-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的首次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交的《关于检查可再生能源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涉及部门多,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没有统一协调、统一推进、统一监管的工作协调机制,相关政策配合不够,部分产业发展受到制度制约。另外风电、光伏发电、水电都存在送出和消纳问题,“弃风”问题最为严重,2012年达到208亿千瓦时,占实际发电量的17%左右。同时,调查发现,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据介绍,由于资金不足,再加上行政流程繁复,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延迟发放的时间越来越长,推迟一年拿到补贴已算“及时”。“账面上虽然是应收账款,但短期内拿不到,不足以支撑项目的现金流。很多光伏电站在2011年年底并网,但到2013年年底才能拿到部分补贴,理论上企业有破产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2013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2013年9月25日起,将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之外的其他用电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由每千瓦时0.8分钱提高到1.5分钱。据测算,这将使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增加300亿元,可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资金补助发放的问题,为各类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动力”。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提出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这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光伏突破黑暗现光明
为了让光伏产业早日走出低谷,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2013年7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不仅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内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大规模扩大国内装机市场,而且在并网、征地、补贴等各个环节深入细致地给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使业界信心倍增。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报告,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等因素共同作用,201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逐月回升,部分电池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国内光伏市场稳步扩大,光伏产业发展形势比2012年同期有所改善,行业运行总体情况趋稳。
晶科能源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晶科能源总收入为17.6亿元,净利润为4900万元,而2013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287亿元,201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3.105亿元。
2013年第三季度,晶科能源毛利率进一步上升,其他龙头企业阿特斯太阳能、天合光能也扭亏为盈。英利新能源和大全新能源虽然依然未能摆脱亏损状态,但亏损幅度明显收窄,两家企业的出货量和营收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虽然业界很振奋,但实际上2013年第二季度只有少部分光伏企业能够盈利,第三季度盈利的就比较多了,而第四季度盈利的企业会更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2013年第四季度国内光伏电站装机有可能出现比较快速的增长,加之2014年国内分布式电站的启动,光伏订单将进一步回暖,从而带动企业出货和毛利率的改善,并呈现明显的持续性。
风电行业喜见“暖冬”
2013年第三季度多家风电企业告别持续已久的低迷态势,净利润同比增幅基本转正。深陷低谷数年之后,风电行业终于显现回暖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