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结果显示,全国陆上50米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等于300瓦/平方米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73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不包括海上)远超我国化石能源之和。而由于风电并网受限,难以大规模发展。笔者以为,将我国风能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走大规模风电高效、低成本全部利用之路。
迅猛发展的风电与“弃风”的尴尬
“十一五”以来,我国风电装机迅猛发展。2012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总量分别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30%和总容量的26.8%,保持全球领先。全年风电发电量1008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上网电量的2.0%。
然而,在我国风电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大量风电对电网稳定与安全的矛盾日益凸显,风电限电弃风现象日趋严重,也使风电制造业严重过剩。
2012年我国风电限电超过200亿度(实际值应大于300亿度),比2011年增加一倍。按现在1千克标准煤发3度电的水平,200亿度电等于浪费了670万吨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为此还带来高达2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粉尘侵害的环境污染问题。
2012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比2011年减少30小时,个别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到1400小时左右。目前蒙东、吉林限电最为突出,冬季供暖期限电比例已超50%。蒙西、甘肃酒泉、张家口坝上地区限电比例达20%以上。
大规模限电,导致风电企业无利可图,企业经营从繁荣跌入衰退。两年前,明阳风电、金风科技和华锐风电纷纷上市,风电产业辉煌一时;如今,三大巨头全部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运营商龙源集团2012年因弃风减少利润13亿元;大唐集团经营的800万千瓦风场,弃风率竟达40%~60%,由盈利进入亏损。短短两年,“最好的风”变成了“最坏的风”,我国的风电产业进入“寒冬”。
能源结构与国情
决定我国风电不能大规模并网
中国风电为何出现大规模弃风而不能上网?
这主要由于风能自身波动和间歇特性,导致风电场发出的电能随之波动,接入电网时直接破坏电网稳定性、连续性和可调性,危及电网安全。
1.风电波动严重危及电网安全。风电输出波动剧烈,从一年中风电场每天平均输出功率看,每天最大和最少发电量至少相差约40~50倍。从微观上分析一天内的输出功率变化,风电在24小时内仍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输出功率(兆瓦)在0~100之间随机波动。
风电输出功率大幅度波动和间歇特性,不仅造成电压波动、闪变、频率和相位偏差、谐波等10余项指标影响电网供电质量和严重危及电网安全,同时,大规模风电并网,还须依靠以煤电为主的发电装备进行调峰,否则电网将面临“崩溃”。
2.煤电为主的电网难以为风电做深度调峰。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12年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3.9%。而欧美国家的能源结构是以石油、天然气等为主,其中美国27%是天然气发电;英国燃气发电比例更高达60%;北欧国家水电占90%。
这些国家电网对风电并网容纳能力远高于我国,这是因为燃气、燃油发电和水电的调峰能力强,在一定范围内能有效减少风电波动对电网的危害。如西班牙,近十年来大力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居全球第4位。他们在迅速发展风电的同时,大力配套发展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燃油/燃气机组、联合循环机组,可深度调节机组达3500万千瓦,满足了风电调峰需求。
即便如此,美国、丹麦等西方国家也已遭遇大规模风电上网难的制约。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不一样,不能完全生搬硬套外国模式。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火电机组,其锅炉燃烧系统具有滞后(反应慢)、效率低、经济性差,不宜做深度调峰。以1000兆瓦某超超临界机组为例,风电充足时,参与调峰的火电机组输出功率下降,每度电耗煤迅速上升;当输出功率下降到额定功率的80%时,度电耗煤增加6克;下降到50%时,度电耗煤增加24克,煤电厂处于亏损状态;下降到30%时,度电耗煤将增加约36克,煤电厂严重亏损。同时,度电耗煤的增加也带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污染物大幅增加。
现在,国家又要新增投资约8000亿元,建“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将我国西部地区风电送到东部地区。若仅从工程来看是正确的、能解决问题,但从宏观上进行系统运行规律分析,我们将发现这又是以邻为壑、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赔本举措,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适应中国国情。而且连著名电力专家潘垣院士在支持建设“三纵三横”骨干网的同时也认为:对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输电,导致输电线路功率会发生大幅度波动,线路的利用率就会降低。而且与火电机组不同,风机的惯性小,直流输电惯性也小,这就会影响输送端的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