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国家电网[微博]公司等100多家单位约5万人参与研发和建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我国电工领域在国家科技奖上收获的最高荣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高压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作为工程性的技术研发项目,与“象牙塔”内的科学实验成果不同,特高压就在我们身边,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
破解煤电运矛盾
雾霾、PM2.5,2013年的第一个月份里,这些敏感的字眼,再一次撩拨人们的神经。1月7日以来,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达到重度级别。
“缉拿”雾霾元凶,燃煤电厂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副主任张正陵说:“我国东中部地区火电装机已达4.8亿千瓦,占全国火电的70%。燃煤电厂分布密集,如长江沿岸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电厂,南京到镇江约每10公里就有一座。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PM2.5超标,与此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呈现逆向分布,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量最多的是东中部。“过去远距离输电技术落后,能力有限,所以电力发展以就地平衡为主。现在,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投入运行,通过将山西的能源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大大减少了燃煤污染,对减少PM2.5大有帮助。”
一般来说,输电电压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千伏至220千伏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千伏及以上、1000千伏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而在我国,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电网络。
特高压输电,还可以大大缓解电煤运输紧张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巡视组组长张静记得,在湖北用电最困难时,特别是2009年年底、2010年年初迎峰度冬最紧张的时刻,国家电网公司通过特高压每天向湖北输电约2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天多送原煤1万吨。“如果没有特高压,这每天1万吨煤得需要多少车来运?”张正陵表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的用电量达到4.7万亿千瓦时,57.8%的铁路运力“扑”在煤炭运输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用电量将达到8.6万亿千瓦时,如果依然用“煤从地上跑”的运输方式和500千伏输电,将难以为继。
张正陵还告诉记者,过度依赖输煤的模式,不仅导致煤电运紧张的矛盾反复出现、煤电价格循环上涨,而且由于输煤中间环节多会造成成本高、效率低。据了解,在西北部地区价格为170元/吨至400元/吨电煤,经公路、铁路、海运输送到华东,将增加到800元/吨至1300元/吨标准煤,是前者的3倍至5倍。“特高压输电,是解决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缓解煤电运紧张现状的有效措施。”
据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介绍,与采用500千伏方案相比,晋东南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可节省走廊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减少输电损耗三分之二;4年以来,累计向华中地区送火电296.44亿千瓦时,替代输煤约900万吨。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白建华预测,通过建设特高压网架和西部、北部大型坑口电厂,2020年中东部地区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55万吨,减少环境损失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