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能源规划呼之欲出,将成为未来5年能源发展的指引。
此前各种消息显示,“十三五”能源发展大方向已定。让我们先看几组数据:
“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计划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煤炭消费基本达到峰值,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比重降低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则提高到15%以上。
这些信息透露了未来能源投资的机会和风险。
机会
1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化解过剩
未来五年能源发展的首要政策取向是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十三五”前三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炼油项目,而煤电、煤化工的核准前两年都将收紧。传统能源不再多提,对照之下在电力供应显示过剩迹象下,新能源仿佛迎来万丈光芒。
但未必,前景藏在细节中,需要细细琢磨。
2放缓“风、光”,水电、核电补齐
“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也提出放缓风电、光伏发展节奏,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水电、核电成为补齐结构短板的新发力点,将超前规划、适度加大开工规模。
为了达到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同时应对业已存在的弃电难题。“十三五”将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稳步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基地和光伏电站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后三年适度扩大建设规模。
规模还是非常大,令人欣喜。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5亿千瓦时左右,发电成本与煤电基本相当;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5亿千瓦左右,力争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风险
不过在调结构、降库存的思路下,不同电源的发展速度如何协调?在过去的2年,煤电大干快上,威风凛凛。被诟病抢占了新能源的发展空间,要实现设定的目标,靠什么手段抑制煤电的投资冲动?
空喊肯定不行,躺在补贴之上的新能源需要思索如何应对传统能源价格低位运行的冲击。
冲击还不止如此,新能源弃电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到了侵害新能源发电企业利润的程度,盈亏不保,靠经常拖欠、本身就不足的补贴怎么激励新能源继续发展?
电力过剩迹象明显,不同电源之间需要协调,更需要统筹思维的政策框架。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同政策之间,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打架也需要系统考虑。
电改落地,市场化成为一股风潮。地方政府借此风降低电价,甚至对新能源下手,电价一降再降,反哺地方经济。发电企业一忍再忍,终究是一个大难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