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的34台风电机组并网发电,为当时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带去了清洁能源,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5年后,34台机组全部顺利出质保,于2015年12月进入后运维服务阶段。近日,由《风能》杂志主办,壳牌与华锐风电协办的寻找“最美风电场”活动来到了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探寻这座亚洲首个海上风电场的五年之美。
在参观调研中,风电场的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机组的高稳定性运行、运维人员尽职尽责的服务精神以及多方的紧密合作共同实现了风电场顺利运行的“五年之美”,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创造之美据悉,上海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位于东海大桥东部海域,是欧洲以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我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工程,项目于2009年3月20日开始吊装,2010年6月8日全部完成安装调试、并网发电,2010年8月31日全部完成风电机组试运行考核验收,2010年9月1日机组进入质保期,2015年11月30日质保期结束,2015年12月1日进入为期两年的后运维服务阶段。
能第一个“吃到螃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解决高耸风机承载、抗拔、水平移位的技术难题,项目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整机吊装技术——“岸边基地组装、海上整机吊装”的吊装方法,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创造了一个月内在工装船上组装10台、海上吊装8台的记录。这一技术的成功经验也为未来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树立了标杆。
“当时海上风电在我国还处于空白阶段,技术难度大、投资成本高,每一个步骤的差错都可能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比如说机组基础建设,如果没有可靠准确的海底地质勘探,那么重几百吨的机组将有可能发生倾斜,沉入海底,损失将达数千万。”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副场长余晓明介绍说。
除了安装难题的创造性解决,3MW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成套技术开发及规模化应用,是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的又一创造之美。据了解,为了克服机组在海上维修要求条件高、易受盐雾腐蚀、接入电网后的运行稳定性易受干扰,及我国海上特有的台风天气影响等难题,华锐风电研发采用了紧凑型风电机组驱动链及载荷分流技术、风电机组内设置大部件单元自维修系统、机舱换热防盐雾腐蚀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有些甚至达到了国内首创和全球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