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经历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对光伏产业的质疑也未间断,比如说“光伏生产耗能大,污染大,发出来的电还比不上耗电”。这种说法从十余年前起源,流传甚广,其实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中国光伏业现状。当下需要解析和改变这些负面理解。
中国政府的清洁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5%,为满足这一目标,风电和太阳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翻倍。考虑到风电和太阳能发展的困难,政府“十三五”期间还将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明确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
光伏的灵活性(处处可贴)和普遍性(阳光普照)使其成为未来最具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经过政府与太阳能相关行业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分别为3712万千瓦和606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光伏制造业已经超越起步发展阶段,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
但是,中国光伏企业经历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对光伏产业的质疑也未间断,比如说“光伏生产耗能大,污染大,发出来的电还比不上耗电”。这种说法从十余年前起源,流传甚广,其实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中国光伏业现状。
光伏制造业主要包括晶硅提纯、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四个环节。晶硅提纯从工业硅粉中提取太阳能级晶硅,然后将硅晶体切割加工、刻蚀清洗、印刷电极制成光伏电池片,再由电池片封装制成最终的光伏组件。其中,晶硅提纯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约占总耗能的56%-72%,是产业链中最主要的化工生产过程。所谓的“高耗能高污染”应该主要针对这一环节。
首先讨论光伏的耗能问题。晶硅提纯确实是大规模、高耗能产业。然而这不等于光伏产品就是高能耗,需要将单位光伏组件生产中所耗的总能量折算成耗电量,并与组件全寿命发电量进行比较。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规模化发展与技术进步,中国光伏能耗下降非常迅速,同时政府非常强调光伏生产节能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标准提高,中国光伏产业链平均综合电耗大幅度下降,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电耗须小于12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小于100千瓦时/千克,这一能耗水平应该比较接近目前世界先进水平。
以此折算,2015年符合国家规定的光伏电耗,生产一瓦光伏组件需要0.6-1.2度电,加上硅料环节的耗能,按中国中东部发电小时数1200-1400计,一瓦光伏组件年发电一年多可收回生产所耗电量;西部光照资源丰富地区如果不出现大规模弃光,回收期可能更短。因此,按光伏组件25年寿命计,光伏的发电无论如何远大于生产耗电。
一方面,光伏生产过程耗电量大约仅占光伏可发电量的5%左右。另一方面,认为光伏高耗能主要是对光伏生产过程和耗能不够了解。事实上,没有人比较过三峡电站消耗了400万吨水泥,其32台机组的能耗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发电回收。
其次是光伏制造的污染问题。改良西门子法过程中形成副产物四氯化硅(高污染剧毒废液)以及氢气、氯气等尾气。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遇潮湿空气即分解产生氯化氢,这也是所谓“光伏高污染”的依据。然而,中国对于光伏制造业清洁生产早有规范,2010年工信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规定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同时,对晶硅生产的选址、能耗、环保、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中国晶硅生产企业实现了改良西门子法的闭路循环生产,做到“可控可还”,从合成到蒸馏,从还原到尾气分离,实现循环利用。所以光伏制造高污染之说没有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