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根据《东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下简称“计划”),东莞将投资1亿元,到2018年底,全市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约75座,分散式充电桩约900个,满足全市约1.04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形成布点合理、标准统一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今年内,东莞的汽车保有量即将突破200万辆,虽然近年来环保部门采用淘汰黄标车等做法整治汽车尾气排放,但巨大的汽车数量仍对环保造成了不小的压力。新能源电动车主打环保概念,对其的推广被作为控制严重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从中央到多地政府都出台补贴、免摇号以及不限行等规定予以鼓励。
如何为车主解决充电的后顾之忧?今年以来,上海、杭州、昆明等城市也出台了推进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东莞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在全国也可说是先行一步。
计划提出,东莞在未来2年多时间里,将投资1亿元建设充电设施网络。虽然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投资的渠道和来源,但笔者认为,除了由政府财政支出部分之外,如何撬动利益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无疑是更为可行的模式。
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或销售企业而言,他们本身具有利益需求和安装充电设施的动力,政府更应当充当的是组织协调者的角色,为他们能够顺利进入各公共区域安装充电桩提供更大的方便。另外,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起电网、小区物业等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规划好各方的权、责、利,形成利益共享的模式,通过市场的力量撬动私人充电桩的快速发展。比如杭州就明确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规定投资建设主体可以收取充电服务费。
另外,政府还应推动充电设施建设与电子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提高车主使用的方便性。比如开发专有的APP,提供充电桩的位置和使用情况等信息查询,以及微信和支付宝等多种付费方式等。
上周,东莞市通过了全市首部社会管理地方性法规——《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同样也对城市管理信息化作出相关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和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电子政务网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集中处理城市管理服务、投诉和举报,及时发现、查处有关城市管理领域的违法行为和突发事件。
笔者认为,电子信息化正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契机和途径,将互联网工具嵌入公共服务平台,以技术解决以往包括城管等多个领域存在的各种“老大难”问题,提升政务行为的信息化水平,确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