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各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势头强劲。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发展指南》。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了规划细则。
至记者截稿,已经有北京、上海、河北、福建、海南、青海等十几个省份公布了未来五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或意见。接近200万辆的电动汽车推广计划,预示着巨大的充电设施建设市场。记者梳理各地充电设施发展蓝图,并在北京亦庄地区实地调研,探求充电设施建设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京沪等大城市车桩比例低于全国目标
从建设目标上看,多数地区都根据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需求,设定了具体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数量。
记者看到,到2020年,北京预计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万辆,充电设施总数将达到46.6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比例为1:0.76。在上海,2020年,这一比例将是1:0.8。
京沪两地电动汽车发展较快,相关配套设施和政策起步较早,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从各地公布的发展规划来看,京沪两地公布的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比例较为折中。
记者看到,青海将以1:1的比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目前全国最高。福建的建设比例为1∶0.9次之。河北预计2020年电动汽车推广量将达到20万辆以上,但届时建设充电站1970座,充电桩6.56万个,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比例仅为1:0.33,与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普遍偏低。在京沪两地,截至2015年底,平均两辆电动汽车才拥有一台充电桩。
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测算,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充电桩将达到480万个以上。其中公务以及私人乘用车将按照1:1的比例建设充电设施。
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充电设施将总体按照接近1:1的比例建设。但是具体到地方,因为用地落实难易程度不同,配建目标并不整齐划一。京沪等特大城市配建充电设施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青海、福建等省份凭借后发优势,有望拉高全国充电设施配建比值。
在日前召开的清洁能源峰会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指出,充电设施未来需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才能解决老百姓购买电动汽车的后顾之忧,避免加电之急。“充电设施应当合理布局,无缝衔接。但是当前还存在建设难度大、配套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完备等问题。”京沪专项规划均指出,停车资源紧张是制约两地充电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北京市用地、电力等多项条件协调难度大,部分消费者不具备安装自用充电桩的基本条件。上海居住类夜间停车缺口高达52%,老旧小区尤其突出,公共停车场资源也很短缺。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私人自用充电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专用充电设施对外开放度低等原因,依托商业设施、停车场等公共区域配建的公共充电桩就成为确保电动汽车跑起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