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所写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中4个“人物”——老鼠嗅嗅、老鼠匆匆、小矮人哼哼、小矮人唧唧生活在一个迷宫中,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于是在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一天,他们赖以生活的奶酪突然不见了。在这一变化发生之后,4个“人物”有了不同的表现: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而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郁郁寡欢、怨天尤人。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言归正传。
新能源汽车行业变化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自2016年初新能源汽车“骗补”被曝光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变化”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具体情况,梳理如下:
2016年1月16日,国内媒体刊发《消失的新能源汽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调查报道,首次梳理了新能源汽车骗补的大致手段以及触目惊心的现状。此报道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引起轩然大波,变化从此开始。
2016年1月2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6号),“骗补”核查工作正式拉开大幕。通知指出,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核查范围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2016年1月20日《或将暂缓在新能源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三元电池厂要哭了》。文章关键内容是:有关单位向工信部建议,暂缓在电动商用车上使用三元材料动力锂离子电池。
2016年1月24日,在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动力电池的发展与突破”主题峰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明确表示,出于对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考虑,目前暂停三元锂电池客车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2016年3月22日,相关部门已向上提交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指标调整建议,此举意味着国家正着手调整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在此之后,网上又相继流传出两个版本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截至记者发稿时,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方案尚未正式出台。
2016年4月27日,媒体报道:2016年发布的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将全部重审,第4批的车型也将退回重审。电池厂家没有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都不予以通过。经多方核实,确认此消息为真。
2016年4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发布《关于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工装函〔2016〕146号)。通知指出,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GB/T31484-2015、GB/T31485-2015和GB/T31486-2015三项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逾期未提交的撤销公告资格。此举意味着,已经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目录的企业,也有被刷下来的风险,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相挂钩,因而整车企业也将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