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巨大能量给我们以无限幻想,光伏的灵活性(处处可贴)和普遍性(阳光普照)使其成为未来最具前途的可再生能源。201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13万千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41%。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同比增长67.3%,其中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分别为3712万千瓦和606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77%。
像其他新能源,中国光伏企业也经历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发展,对光伏产业的质疑也不间断,比如“光伏生产耗能大,污染大,发出来的电还比不上耗电”。该说法十余年前起源,流传甚广,但是不符合中国光伏业当前状况。光伏制造业主要包括晶硅提纯、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四个环节。其中,晶硅提纯耗能占总耗能的56%-72%,同时也是主要的化工生产过程,所谓的“高耗能高污染”主要针对这一环节。
首先讨论耗能问题。中国光伏能耗下降非常迅速,同时,政府非常强调光伏生产节能发展。2006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平均综合电耗约为300千瓦时/千克;2012年下降到约160千瓦时/千克;2015年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现有项目综合电耗须小于120千瓦时/千克;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须小于100千瓦时/千克。以此折算,中国光伏全产业链电耗约为0.7—1.2千瓦时/瓦,即生产一瓦光伏组件需要一度电左右,而即使按中东部发电小时数1200-1400计,一瓦光伏年发电量也有一度多,一年内大致可收回设备生产所耗电量,按25年寿命计,其发电量显然远大于耗电量,这是事实,否则光伏不应该有今天的局面。
其次是污染问题。中国晶硅提纯生产主要使用改良西门子法,过程中形成副产物四氯化硅(高污染剧毒废液)以及氢气、氯气等尾气。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遇潮湿空气即分解产生氯化氢,这也是所谓“光伏高污染”的依据。早在2010年12月,政府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规定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同时,对晶硅生产的选址、能耗、环保、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2015年《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则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各个生产环节的清洁生产标准。中国晶硅生产企业已实现改良西门子法的闭路循环零排放生产,因此应该也算不上“高污染”。
中国的标准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其实可能是最低标准,因为许多光伏制造企业都是做出口开始的,要走美国UL或者德国TUV标准的。进一步说,中国光伏制造业发展之初或许存在过生产过程的高能耗和高污染,规模发展之后这些问题应该是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当然,目前中国光伏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最主要的是收益问题,而影响收益的重要因素包括上网电价、补贴发放和弃光等,目前主要问题是弃光,随着电力市场疲弱,2015年弃光率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