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艳清)2015年光伏行业可谓“春风得意”,不仅摘得全球装机第一的桂冠,政府层面也出台多项措施为光伏发展保驾护航。光伏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吸引大量资本涌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约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40%。据测算,“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如果以每瓦投资成本7元计算,预计2016年进入光伏电站开发的资金将超过千亿。
光伏投资“高烧不退”,繁荣背后却显现出行业痛点:囿于传统的项目收益评估工具考量因素较为单一,电站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难以进行系统科学的风险评估和价值判断,导致资金进场之后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传统项目收益评估工具依据不足
一般情况下,光伏电站投资者偏爱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实际上,传统意义上光辐照资源最好的地区并非一定有最高的投资价值。这与投资者采用的该地区太阳能资源数据和投资模型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了解,在建电站时,目前电站投资者采用的辐照资源数据多为NASA数据,而远景能源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则认为,NASA数据与电站实际地面接收到的数据,中间的差值可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几。在光伏电站长达25年的运行周期,将涉及百万或者千万的投资差额,资源数据的不准确,导致电站投资者在投资初期就已“跑偏”。
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投资的时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投资模型,没有把各个因素都包括起来的评估工具,以前投资商更多的关注IRR(内部投资收益率),然而IRR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且IRR是个动态概念,它是不断在变的。一些电站在运行以后发现,很多时候实际的运行情况达不到原来设计的IRR。
在过去几年里,一些在辐照资源很丰富的地区建设的电站,面临弃光限电问题、补贴延期发放的问题、雾霾和沙尘天气的问题等等,对电站的实际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项目的投资收益大打折扣。
以江西某项目为例,补贴拖欠三年,现金流减少1.9亿元,IRR严重下滑。
如上图案例所示,补贴的拖欠对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的影响很大,这些区域性的系统性的风险,都是需要在光伏电站投资时进行考量的。
除此之外,在前期电站开发投资的时候,同一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IRR如何比较也是投资者经常面临的困惑。
六大维度考量直击行业痛点
针对以上行业痛点,远景能源与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等部门结合辐照资源、电价补贴、限电、土地成本、可开发容量、自然风险六大维度,建立覆盖全国的集中式光伏电站投资价值数据库,提出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投资价值指数”,推出《2016年中国光伏资源投资价值地图(集中式电站篇)》,打造符合中国本土的资源数据库和投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