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拥有境内外4个上市平台的兖州煤业来说,纵然根基深厚,但煤炭行业的势微,让这家老牌煤炭企业难逃业绩下滑的现实。
3月30日,兖州煤业发布的2015年财报显示,其690.07亿元的营业收入虽同比增长5.64%,但8.59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0.28%。事实上,兖州煤业的盈利已属难得。据市场统计数据显示,38家煤炭类上市公司中,20家预告2015年净利润亏损,亏损比例在50%以上。
不过,较于主营业务业绩的下滑,兖州煤业却频频跨界投资。3月30日,总部位于浙江的浙商银行登陆香港H股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浙商银行H股IPO共获得5名基石投资者捧场,其中即出现兖州煤业子公司兖州国际的身影。
兖州煤业净利大降6成
实际上,资本市场对于上市煤企2015年的业绩情况早有心理准备,但具体数据被披露出来之后,不少投资者还是感到惊讶。
2014年,兖州煤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2.842亿元,但在一年之后虽仍是盈利状态,但却在下降60.28%后至8.595亿元。
对于原因,兖州煤业在1月底的公告中提到,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公司商品煤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影响2015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减少约27.3亿元。
兖州煤业董事长李希勇则通过2015年财报中称,去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煤炭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煤炭价格低位运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经济持续下行。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报中称,兖州煤业的业绩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下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兖州煤业的境遇,也是煤炭行业势微的一个缩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5年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单边下跌至370元/吨,比年初降低150元/吨以上,降幅达30%。另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2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187.3亿元,同比下降17.1%;但利润总额为-9.3亿元,同比跌幅高达111.1%。
多位煤炭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兖州煤业仍能够盈利,并保持在行业内的前列,已颇为难得。而在兖州煤业方面看来,这样还要得益于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降本增效等措施,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控水平,推动各项业务协同发展。
染指金融业 跨界投资频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煤炭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兖州煤业还能赚钱,除了压缩成本,金融业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015年,兖州煤业通过实施美元债券回购及减持申能股份、连云港股份等措施,公司实现投资收益3.008亿元,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56亿元。与此同时,“一煤独大”的观念,在兖州煤业管理层的意识中也出现了改变。比如,董事长李希勇提到了坚持产业运作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
李希勇称,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通过增资上海中期、收购东华重工股权、认购齐鲁银行股票和增资中垠融资租赁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推进公司由“产业运营”向“产融一体、财富增值”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打造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的战略发展方向,兖州煤业早已“染指”金融业。
早在2014年年底,兖州煤业以7.829亿元的价格认购齐鲁银行2.4621亿股定向增发股票,齐鲁银行于2015年6月29日顺利登陆新三板。紧接着, 2015年3月份,兖州煤业还花费2.6456亿元参股上海中期期货有限公司,获得33.33%股权。
跨界金融也为兖州煤业带来了甜头。截至2015年上半年,参与齐鲁银行定向增发已为上市公司贡献了1.847亿元的净利润。
不知道是否因为尝到了甜头,兖州煤业在金融业务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3月9日,兖州煤业正式对外宣布,将投入19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亿元)认购浙商银行4亿股,从而将成为后者参股股东。
在业内人士看来,像煤炭这样的产能过剩行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都很谨慎,但通过参股等方式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于煤企日后融资无疑是有好处的。
相关阅读:
煤炭业惨淡 兖州煤业今年计划裁员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