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为纲要全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年—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自治区党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是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是缩小差距、追赶发展的关键期,必须抓住“十三五”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奋力推进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确保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胜利,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11.8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805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3.7亿元,年均增长19.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7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22.9%;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9∶49∶42调整到8.2∶47.4∶44.4。“一优三高”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2%,轻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17.9%;电力装机增长116%,建成了宁东至山东±600KV直流输电工程,正在建设宁东至浙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能源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达到36%,被列为全国首个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型煤化工产能增加2.9倍,宁东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制烯烃生产基地,正在建设的400万吨煤制油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服务业就业比重达到36%。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非公经济比重达到47%。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区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131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1.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7公里,改造国省道12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公路密度提高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开通了61条国内航线和10条国际与地区航线,初步形成连接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国际都市的航空网络,旅客吞吐量达到539万人次。建设了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9亿立方米/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8,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全省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优化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沿黄城市带和山区大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大银川都市区和石嘴山、中卫、固原三个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滨河新区、固原西南城区建设全面铺开,400公里滨河大道全线贯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累计改造危窑危房28.7万户,建成新村365个,综合整治旧村1880个,建设改造小城镇75个,实现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进村主干道硬化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垃圾集中收集率均达到8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坚持全面封山禁牧,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大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8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3%。启动实施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和宁东基地环境保护4个行动计划,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成为全国唯一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西部最大的职业教育园区,营养改善计划“宁夏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教育综合指数居西部前列。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7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作生产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建成了宁夏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无盲点、公共文化场所全免费、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成为宁夏靓丽名片。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坚持实施民生计划,每年为民办30件实事,地方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达到70%以上。实施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解决了139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43.24万套,搬迁安置生态移民32.9万人,减少贫困人口43.37万人。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经验在全国推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实现全区社保“一卡通”。5年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86元和9119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2.2%,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商事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00多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银川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营,中阿博览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与38个国家的51个地方政府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在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5%,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