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下称“土十条”)终于要有所行动了。
近日,环保部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资金机制专项研究,“土十条”文本内容已经基本成熟,将于年内由国务院发布实施。
在此前举行的2016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6年要全面实施“土十条”,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
而在3月初,环保部对外宣布中央已同意其设置水、大气、土壤3个环境管理司,不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使得水气土三条投资主线更加清晰,各板块的治理行动有望同步推进。而相比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尚未大范围启动的土壤污染防治,未来有望迎来“春风”。
“触目惊心”的土壤污染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土壤污染管理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中方组长王树义介绍说,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正日趋严重,总体上不容乐观。
王树义列举了一组数据:2014年4月全国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污染以无机型为主,占超标点位的82.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部分地区土壤污染比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废弃地突出一些,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地区。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壤污染一旦出现,危害十分严重。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高胜达强调,污染物一开始往往很难检测出来,同时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么容易扩散和稀释,它会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逐步超标。“而且土壤污染有非常强的区域性,一个污染场地的不同区域,污染程度和类型会有很大不同,有可能要同时采取不同的修复策略和手段。”
修复资金从何来?
陈吉宁表示,“土十条”治理土壤污染,是个“大治理”过程,并非要直接投入几万亿元。“这其中强调的是风险管控,要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通过改变土地使用方式,而非简单依靠巨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筹集方面,记者了解到,此番“土十条”相关编制单位建议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据测算,若各地提取10%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加上中央财政、社会资金投入,每年投入可在1500亿~2000亿元。考虑到国家土地政策逐步收紧的因素,到2020年,预计可筹措到1.1万亿~1.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