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环保局的预算是90亿美元,中国环保部只有6亿元;美国环保局总人数是17106人,中国环保部在编人员只有311人。
1973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彼时已与国际接轨,按照环境要素设置了处室,包括水、气、固废与化学品处等。
“打包”的污染防治管理建制一直延续,这让官员的“专业化”变得“不专一”:光懂气的治理还不行,得各个类型污染物管理都轮岗一遍。
如今,土司不仅是面包,还是环保部一个部门的简称。
2016年3月3日上午,一张“水、气、土三司成立暨干部任职宣布大会”的照片和司长名单在网上传开。下午,环保部发布消息,称在2015年2月,中央有关部门批复同意环保部机构编制作部分调整,不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以下分别简称污防司、总量司),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
这是年初环保部宣布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之后,再次对自身管理体系动大手术。
据记者了解,三司设立后,因“暂不提拔”的考虑,除大气司司长由现任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担任外,水司和土司暂由两位副司长主持工作。三司中气司的编制最多,并按照空气污染来源进一步细分,如管理机动车的移动源、秸秆焚烧的面源和企业排放的固定源等,噪声也将属于气司。
关于更具体的设置,环保部通报称,由于机构调整涉及面广,内部职能、运行机制的建立和人员配备完全到位尚需要一个过程,待整个工作完成后再向媒体发布。
相较于外界的热切关注,在环保部门内部,新三司好似水到渠成,是一种回归,而非新闻。
水到渠成
当被问起最早何时听到新三司风声时,多位接近环保部的人士回答都是“记不清了”,甚至是“提了二十多年了”。
水、大气、土壤、生物……这些环境要素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也是人类污染物的排放地。废气容易扩散,废水可以流动,废渣留在土里降解很慢,不同环境要素的管理差别很大,按照环境要素进行管理是国际经验,国内也呼吁了多年。
提建议的有民间智库。2013年初,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成立,第一批报告中就有《灰霾防治需要多少“钱”和“人”》。报告提出:2012年,美国环保局的预算是90亿美元,中国环保部只有6亿元;人员差别则更大,美国环保局的总人数是17106人,中国环保部在编人员只有311人。
“那时候我们探讨了多种方案,其中就包括学习美国,按照介质把大气、水等问题分类管理,有些专家还提出希望中央层面针对大气问题设立专门的协调小组,比现在的大气司级别更高一些。”上述联盟主任解洪兴说。
环保部官员也发现了这个差距。2013年,时任污防司司长赵华林(现任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牵头制定“气十条”,赴美国考察时发现,美国拥有一支庞大的专业化大气环境管理队伍,大气和辐射办公室就有1400名公务人员,加州地方也有上千人专门管理大气环境。
而当时环保部污防司大气处只有3个编制,还借调了十多人。“怪不得外国人说‘中国是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管理大气的人又最少’,我们是以一当千啊。”赵华林说。
之后,恰逢中编办到环保部开展党日活动,赵华林就和中编办工作人员说起,如果以后希望孩子早点呼吸清洁的空气,环保部需要增加人手,专门管理空气质量。
不只是学习国外,出于城市特点和“气十条”“水十条”的执行需要,地方实践则走得更早。
北京、广东、山东等省级环保部门早已按照水、气、土/固废划分了处室。在苏州,2007年启动蓝天工程时,就成立了“蓝天办”,当时由分管环境的副市长负责。在2013年“气十条”推出之后,又成立“大气办”,已升格为市长负责。在被环保部视为治霾榜样的太原,这种协调机制的级别则高至省级:省长任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指导协调小组的组长。
地市级层面,也有和三司完全对应的三处。2015年,常州市环保局新成立了水处、大气处和土处。2016年3月10日,常州市环保局相关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市编办已经同意增加编制,正在安排人员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