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新常态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煤炭行业脱困的方向在哪,煤炭企业应有何作为?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政府支持脱困,企业更要积极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
“虽然近年来煤炭行业扭亏脱困工作在不断推进,但效果并不理想。”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说,“煤炭企业的历史包袱很重,特别是办社会的包袱。上世纪90年代煤矿政策性破产,生活后勤方面政府给了5年的钱。现在过去近20年了。就这一项支出,开滦集团每年有6亿元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此次煤炭企业将更加艰难。主要原因是债务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说,各种税费负担也很重,比如铁路建设基金等,“有些几十年没变的,也该与时俱进作出相应调整了”。
“行业脱困需要政府支持,更需要企业积极作为。”张文学认为,企业要对煤炭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有正确的认识,一则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煤炭行业带来趋势性变化是正常的;二则也有煤炭企业自身产能过剩,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百矿集团董事长黄启江
“脱困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我们自己要主动作为,敢于洗牌,打破一煤独大的格局。”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百色百矿集团董事长黄启江说,“内部哪一个板块做得比较好,就应该逐渐做大;做得不好,要坚决把长瘤的肉割掉。”
很多代表、委员表示,煤炭企业要做好打长期艰苦战役的准备,坚定信心和方向,保持韧劲和毅力,“即使出现煤价阶段性上扬,也不能再走‘增产——卖原煤——去产能’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