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非常支持超近零排放,但是真正的超近零排放的重点是放到现在还没有做的上面,建议重点放在在比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的超近零排放上,这个市场会更大,而且对国家环保的贡献更大,因为这一块是百分之百的。
2016盘古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刘科在题为“治理雾霾与节能环保产业的趋势与未来”的主题论坛上表示,把燃料换了,既可以利用柴油机的高效,又能够解决污染,第一换天然气,第二换甲醇。全国发展这么多年天然气,天然气市场巨大,天然气这块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开发天然气的汽车供应,这个真正能够做到低碳。我非常支持超近零排放,但是真正的超近零排放的重点是放到现在还没有做的上面,建议重点放在在比如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的超近零排放上,这个市场会更大,而且对国家环保的贡献更大,因为这一块是百分之百的。
主持人:接下来请刘教授给大家从他的角度分析解读一下,大家欢迎。
刘科:上午的两个报告非常好,我也非常同意。去年“两会”以后,《环球时报》总监专门邀请我在4月8号《环球时报》上写了篇文章,很多观点和你一样,煤炭怎么增加它的集中利用度问题,搞经济的从商业模式上应该是集中利用。昨天我们达成协议,有一些技术性突破的东西,一个是跟咱们这边结合,煤炭重大污染问题的解决。第二个是煤炭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可以解决中国大量因为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和土地结块问题。
主持人:我们产业化过程中把废渣、沼渣进行资源化处置,有些可以气化利用,作为能源补充,第二部分把它进一步产生固化以后变成有机碳,作为缓释化肥的原料。资源化利用是个大的趋势。
刘科:因为我专门到欧洲去做过调查,中国现在化肥每亩使用量是欧洲的4倍左右,由于长期大量超额使用化肥,土地结块,现在的东西长得很大,但是吃起来没有多少年前那种味道,而且里面的矿物质和营养素——碳水化合物,真正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营养物没有了。为什么焚烧桔秆?等于把一部分矿物质还给土地了。远古都是巨大的森林,靠什么?土地有大量的矿物质,煤炭里面一个是矿物质,一个是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烧过以后再还回大地,需要很长时间还原,在没烧以前经过别的生物处理可以生产有机肥料,产量增加200%。西红柿有机矿物产量是化肥的12倍,没有化肥引起的大量污染问题,所以这是我们将来要推出来的。
另外,我非常关心天然气这一块。前几天我和院士写了一份东西,就是《关于中国电动车问题的思考》。我一直觉得天然气汽车比电动车既干净又便宜,因为中国现在78%的电靠煤发,等于说油开车转成煤开车,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增加的而不是减少的。第二点,电动车成本很高。第三点,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问题解决不了,电池里面有巨大的剧毒物,几百万辆电动车城市用完以后交给农民,农民一直开到死,管不住的,所以回收成本很高。取代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在局部发展天然气汽车,但是最近国家有点叫停了,是在天津爆炸以后。因为国外天然气加气站必须要远离人口,我们的加气站不可能的,200公斤6个大罐,所以一爆以后就是大爆炸,所以国家是因为安全问题在阻止。
但是这个有技术处理的,把原来油气防井喷的技术用到加气罐上,就不担心爆炸。现在把同样的技术转到天然气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高压管网,可以避免安全问题。接下来的问题是做燃烧的人怎么开发高效的天然气汽车,现在都是把汽油机拿来改一下,其实不同的燃料它的设计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第一,成本比电动汽车低得多;第二,城市以后完全可以达到自给;第三,它确实是干净和低碳的。
前十年发现的一个最大的新闻,是因为突然发现了150年都不用担心的天然气,问题是天然气储存的地方和市场不在一起,在大陆上可以通过管路运输,但是澳大利亚天然气怎么用?从城市这块我非常支持这个,但是最终经济决定一切,就是比如我国的江南地区,假如1.5块能进来,生产成本能降到1.5以下,那决定有竞争力。但是生产出来以后到2.5,那老百姓宁可去进。政府补贴前期有很大的空缺,但是从投资者角度来讲,永远靠补贴是靠不住的,研发这块如果加上去有可能降下来成本。
全国发展这么多年天然气,天然气市场巨大。天然气这块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开发天然气的汽车供应,这个真正能够做到低碳。我当时写了三个东西,第一,电动汽车三个主要推动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减低城市中心的污染,这个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污染随着空气流动,PM2.5也是随着空气流动的,所以光解决城市中心是不解决问题的。第二个是电动汽车是减碳的,这也是假设。第三个成本上短期不可能竞争。第四个是弯道超车这个概念纯粹是哄小孩,弯道超车是电池技术超过内燃机技术,别人有很好的内燃机技术,我们没有内燃机技术就竞争不了,但是我的电池比你成本低、效率高、排放低才行,现在成本高、排放高,所以说弯道超车纯粹是骗人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天然气应该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