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环境问题频发 公益诉讼缘何步履维艰

添加时间:2016-03-04 18:04:56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自新《环保法》实施以来,被称为保护环境“牙齿”之一的环境公益诉讼就被寄予厚望。但是,从事环境诉讼多年的胡少波律师告诉记者,2015年,国内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40起左右,而真正立案的,只有一二十起。

究竟公众是否能借助环境公益诉讼的力量实现“想诉敢诉”呢?记者了解到,未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障碍有待克服。

“能诉讼的没意愿,想诉讼的没资格”

新环保法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随后,最高法发布《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司法解释》,细化规定了提起公益诉讼的受理条件。

在一些国家,个人和社会组织都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司法资源有限、环境公益诉讼的专业性等多方面原因,为避免引发环境公益诉讼滥诉,在环保法修订过程中,将专业性、公益性较强的社会组织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并设置了相对较高的资格门槛。

“能诉讼的没意愿,想诉讼的没资格”,中国环保组织看似众多,但实际上分化严重。“真正做环保的人就会知道,新环保法实施并不会带来公益诉讼的井喷。”重庆环保组织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向春介绍说,有资格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由于成立社团组织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批,目前相当数量的环保组织挂靠在行政部门下面,还有一些产业协会、行业协会,这些环保组织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做公益诉讼,把这部分环保组织去掉,实际愿意去做公益诉讼的环保组织并不多。

诉讼成本过高拖累诉讼步伐

公益诉讼往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给一般的个人或组织带来巨大的诉讼成本,降低诉讼的积极性和效率。

针对云南曲靖铬渣污染案,“自然之友”的公益律师杨洋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目前来看,光鉴定费最少就需要将近百万元。这让不少环保组织根本无力承受。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主任林英也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指出,该中心已经针对当地一起水污染事件做过两年调查取证,但面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她坦言诉讼成本费用等各方面难度太大,希望得到支援,或者和其他环保组织开展合作。

做过多年环境诉讼案件的胡少波律师也指出,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的经费来源,大部分是来自于环保组织的自发自筹资金,比如绿发会、自然之友本身就有基金会,但这种自发的行为,对于环境公益诉讼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对此,胡少波建议,希望能在国家层面上,成立一个专门用于环境公益诉讼的基金,用于官方支持。而其资金来源,一方面可以来自政府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环境税收、行政罚款、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判决的赔偿金等部分资金纳入其中,甚至可以做一个环保产业基金的分支,专门用于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环保法庭门可罗雀?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每年的环境污染纠纷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05年后,这种势头更加迅猛,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胡少波认为,公民环境法律维权意识普遍提高,环境公益诉讼的开启,由环境违法成本低所导致的企业污染事件增加,以及对各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管理的失控,是造成我国环境案件数量增多的原因。

“被寄予很大期望的环保法庭自成立以来,与理想中的预期反差巨大,不少环保法庭遭遇无案可审、案子较少、门庭冷落和‘等米下锅’的尴尬。环境公益诉讼则遭遇起诉难、举证难、审理难、执行难的困扰,某些人还认为环保法庭的审判存在专业化不专的问题。”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总结了目前环保法庭的现状。

胡少波透露,一些地方的环保法庭,多数时候变成了花架子。环保法官经常在无案可审之时,被调到处理其他诉讼案件。

湖北省政协委员、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蔡学恩表示,环境立法长期以来对于环境司法的制度支持不足。最高人民法院迄今为止颁布了3400条司法解释,其中与环境案件审判有关的司法解释仅有18条。这些有限的司法解释主要针对环境刑事案件,有关环境民事案件和环境行政案件的司法解释数量极少。

对此,胡少波表示,在案件审理中,因果关系和财产损失的鉴定和评估,一直都是让业界人士“头痛”的两大问题,原告若在这两块证据上处理不好就会最终导致败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