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机场与中兴新能源汽车联合宣布建设的首批3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国内首座规模最大的机场电动汽车智慧充电站,此次投入运营的300个公共充电桩,首次全方位覆盖了无线充电、有线快充和有线慢充等多种方式,每天最大服务能力可达2000车次。
记者同时注意到,深圳的不少公共停车场均已陆陆续续建设了充电桩。数据显示,仅半年多时间,深圳的慢速充电桩便由去年5月底的近3000个增加到年底的15134个,增长了约4倍。
为何深圳充电桩可以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增长这么多?深圳的充电桩建设模式有何新的变化?充电桩设备企业订单是否出现暴增?带着上述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以期解读深圳充电桩建设模式之变。
今年再建2.3万个充电桩
早在2010年,深圳供电局便与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商定,南方电网利用其技术、管理及服务优势,建成与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部署相协调的充电设施。
根据《协议》,深圳供电局2012年建设89个充电站以及29500个充电桩,但结果远远未达预期,到2015年也只完成了当初目标的十分之一。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陆象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先电网比较“强势”,如今随着电改不断深化,售电进一步市场化了。
从去年8月开始,深圳发改委制定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备案管理办法》,打破了电网建设充电桩“单枪匹马”的局面,由深圳市发改委负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商的备案管理和集中式充电设施的认定,其中要求备案企业具有完成“自备案之日起1年内建设总功率不少于8000KW充电设施”的能力,且申请备案时,其建设资金不得低于2000万元。
截至目前,已有比亚迪、中兴通讯、聚电新能源、科士达等23家充电桩企业获得备案资质,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可以说是从2015年开始,民营企业才开始进入到深圳充电桩市场。”深圳聚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贾雪峰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