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如何构建京津冀环卫固废处理一体化大格局

添加时间:2016-03-01 15:19:16 来源:环卫科技网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意义深远的国家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与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而构建京津冀环卫与 “固体废弃物处理(以下简称固废处理)”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京津冀地区地缘相近、交通相邻、文化相似,长期以来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融。近年来,三地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合作不断深入,在城乡环卫服务与“固废处理”领域也早已开展合作,促进了京津冀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均等化服务发展,构建京津冀环卫与“固废处理”一体化体系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因为受到行政体制的约束,京津冀三地在环卫与“固废处理”产业规划、资源配置、协同联动、能力互补等方面,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和地域分工格局,不仅造成了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而且在城乡“固废处理”问题上出现了交叉污染。因此,必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维下,牢固树立“行政区划有范围,环境污染无边界”的观念,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落实,真正构建京津冀地区城乡环卫与“固废处理”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体系。

实现环卫专业规划多规合一

按照惯例,各地政府均要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卫专业规划,即北京编制北京环卫专业规划,天津编制天津环卫专业规划,河北省编制河北省环卫专业规划。同时,除环卫专业规划外,京津冀三地还要分别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再生资源专业规划、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专业规划等多种和“固废治理”利用相关的专业规划。而这些规划不统一,就难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环卫服务与“固废处理”体系。

京津冀三地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切实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整体定位,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打破行政区域和行业限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推动三地相关规划的高效对接。一方面,要打破京津冀三省市行政区域限制,通盘考虑和谋划京津冀三省市的环卫专业规划,使三省市环卫专业规划“三规合一”;另一方面,要打破京津冀三地对环卫与固废处理行业限制,将环卫专项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再生资源产业规划、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等多种规划“多规合一”,实现京津冀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规划统筹编制。

实现固废处理产业园区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必须强化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的整体性、关联性、联动性,要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环卫与固废处理管理模式,在加强顶层设计基础上,统筹规划京津冀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设施的建设,走园区化发展道路,提升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能力。

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了“大区域协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筹建设、统筹利用”的路子,不仅节约了资源,形成了规模,而且通过协同提高了品质。作为非首都功能的固废处理产业,产业疏解已基本成定局,因此要加快首都固废处理产业向周边地区的转移和对接。应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打造京津冀区域环卫与固废处理设施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平台,走园区化发展道路,选择在京津冀交界区域统筹规划建设多个高标准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内可对生活垃圾与多种固废进行分质处置、协同处理。

北京和天津均为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土地和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极限,不宜再新建小型的固废处理设施。建议在河北省合理选址,避开水源地或环境敏感地区,由京津冀三地共同出资,建设2~4座高水平、高标准的大型固废循环园区,实现规模化经营。园区投入运营后,京津两地应给予园区适当补贴。同时,为解决固废长距离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可以考虑建设铁路专线的方式进行固废运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