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产技术管理是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营管理的核心,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可以使公司安全生产、经济环保运行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对于新建电厂,生产技术管理需要从基础工作着手,系统性、程序性、规范性的开展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建立三级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结合生产准备、正常运行、日常维护、计划检修、生产工程项目等,由浅入深,逐步建立实施有方案、过程有检查、考核有标准、结果有分析和评价的生产技术管理。
关键词
生产 技术 管理
正文
神华国华孟津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孟电公司“) ,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华阳工业园区。一期工程2×600MW超临界机组于2008年3月4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2008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1~2号机组分别于2011年3月1日和8月27日投产发电。 2011年4月2由神华集团与华阳投资(香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神华国华电力公司授权管理,2011年7月6日正式注册。按照神华确定的”神华战略、台塑模式、国华管控、高效发展“的指导方针,在集团大力支持下、在国华公司正确指导下、全体孟电公司同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殚精竭虑,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孟电公司生产系统在充分延续台塑生产技术管理各项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按照神华本安体系建设的要求,努力实践、吐故纳新,生产技术管理体系有序建设,按照进度节点进行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建设工作。
一、生产技术基础管理
1.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
1.1.系统组应收集国家、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程、导则、规定、制度、反事故措施和管理办法,分专业定期下发各部门、各专业进行学习落实,并定期交档案室归档,确保档案室存有最新的标准。
1.2.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每年重点做好审查,执行三年应重点审查,使之适用于现场情况。
1.3.凡是发生设备变更、系统变化、运行方式改变等情况,或发生规程由不妥之处,应办理设备变更流程,对规程相应条文进行修订。在规程未修订前,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临时取代。
1.4.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贯彻执行,是新建电厂理顺生产管理体系的唯一途径,应根据国华发电本安管理体系要求认真宣贯,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地化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应定期对各部门执行情况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遵照执行,每年应定期评价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修订完善。
2.台帐资料管理
2.1.技术资料积累与建档是公司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技术资料要能系统、全面、正确、及时地反映公司技术管理全过程,反映管理工作和设备系统的现状和历史,一遍掌握情况和对照分析,达到成为工作依据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2.保养厂应根据台塑ERP中设备台帐管理要求,认真做好设备台帐的基础建档工作,并落实专人做好日常管理。各生产部门按照公司生产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办法,将新建、运行检修、技术管理、设备改造、科技攻关、物资供应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有关规划、设计、制造、安装、验收、调试、运行和检修工作的各种文件资料;主辅设备、机具、仪器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在质量管理、技术引进、更新改造和标准、计量、监督、环保、科技攻关和科技情报管理中形成的技术文件资料等。按要求做好日常生产技术资料定期归档工作。应注意归档到档案室资料,在本部门做好备份,便于日常工作查阅与借鉴。
3.技术培训管理
3.1.各生产部门应结合各岗位人员配置情况,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各部门内部应明确各级培训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设定奖惩细则,规范执行。
3.2.发电厂应按照国华下发的仿真机培训管理要求,规范遵照执行认真考评。
3.3.从事运行、点检、特殊工种等人员100%持证上岗。
3.4.配合公司管理课组织开展公司级技能大赛,各生产部门积极参加国华组织的技能大赛,以竞赛促培训,努力提高竞赛成绩。
3.5.“三熟三能”。运行人员三熟:熟悉设备系统和工作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运行人员三能: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维修技能。检修人员三熟:熟悉设备系统和工作原理、熟悉检修工艺质量标准和运行知识;熟悉本岗位规程制度;检修人员三能:能熟悉进行本工种的检修工作和排除故障、能看懂图纸和绘制简单的加工图、能掌握一般的钳工工艺和常用材料性能。
4.生产信息管理
4.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完善ERP、MIS、SIS、技术监督管理系统、小指标竞赛系统、辅机电量采集管理系统等,不断提高生产指标、技术监督、缺陷管理、计量管理、检修管理、物资备件管理、能耗分析等的管理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生产管理。
二、设备管理
1.在台塑设备管理模式下,借鉴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点检定修制管理要求,逐步推行设备管理点检制。
2.设备分工(责任制)管理。
2.1.系统组应制订公司级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各部门应制定部门级、专业级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系统)都有责任部门、责任人。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
2.2.《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应根据设备专业属性、功能和明显的现场界面划分,并应考虑设备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一般情况下宜将专业属性和功能上不可分离的最小单元的设备归属一个单位管理,最大限度地从管理上避免责任不清、推诿扯皮。
2.3.外包给其它单位负责运行、维护、检修的设备及系统,系统组应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责任人,严禁以包代管。
3.设备点检分析管理
3.1.保养厂应明确监工(点检)人员是设备管理责任人,制定设备检查周期、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等,对每台设备进行跟踪检测,并做好记录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劣化趋势,控制设备健康状态。积极开展精密点检、状态检测技术和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应用。
3.2.保养厂应开展设备异常分析工作,制订《设备异常统计标准》,根据点检结果做出趋势分析,对出现的异常,由监工(点检)人员负责分析并编写《异常分析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异常现象描述、异常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对不安全现象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3.专业技术管理组每周专业例会应组织检修、运行专业人员进行设备分析,结合设备缺陷分析、主要异常分析、运行定期分析、设备检测统计分析(振动、红外测温、油质等)及技术监督发现的问题,分专业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明确下一阶段的点检重点、消缺重点和工作重点。
4.设备缺陷管理
4.1.系统组应每年修订《设备缺陷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缺陷分类及各类缺陷处理时限的要求。对重大缺陷、需要降负荷、停机处理的缺陷,要及时向国华调度室以及网调提出消缺申请。
4.2.各专业要定期对缺陷发生情况分别按缺陷类别、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消除情况和遗留缺陷进行汇总,对重大缺陷和频发缺陷要进行专题分析并制订解决办法。
4.3.对于短期内不能消除的缺陷,应纳入隐患进行管理,制定运行监视措施、设备专责制定控制措施、检修专责制定消除方案,并落实方案、备件、材料,具备条件时及时消除,各专业应在批准的消缺时间内对本专业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或维护。
5.设备维护管理
5.1.按技术监督规程、计量法规、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检验规程等的要求对高温高压部件、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电气绝缘等严格按周期进行定检或校验;对使用中会发生劣化、磨损、腐蚀、疲劳、剥落、老化、性能退化等的设备或部件,应根据其设计寿命等因素实施有效期管理,按周期对其进行检查、检修或更换。
5.2.定修周期应按以下几个因素确定: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定和相关标准;制造厂提供的设计技术资料;检修工艺规程以及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和备用容量;设备状况、实际运行条件以及同类型设备检修维护经验等。
5.3.对纳入设备定期保养范围的设备或部件,应在ERP中建立台帐,标明设备或部件的检查、检修周期,记录上次检查、检修时间、内容,结合机组检修计划、运行状况等安排下次维保。
5.4.当设备、部件、材料或运行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维保校验周期。
6.设备润滑管理
6.1.保养厂应对所有润滑设备进行分类,依据标准、规程、厂家说明书及运行方式制订《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名称、加油部位、加油方式、加油种类、加油标准、换油周期和责任分工。当润滑油种类发生变化时,应经系统组批准。
6.2.需用专用设备加油或检修时一次性加油的设备一般由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完成,并对加油情况做好记录。
6.3.系统组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设备变更管理
7.1.系统组应制订《设备变更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暂时、永久变更申请和审批程序、变更单内容填写、变更执行和验收、变更单归档等要求。以下范围均应纳入设备变更管理范畴:
7.1.1.检修或改造引起设备规范、运行方式的变动;
7.1.2.管路系统、阀门、支吊架的变动;
7.1.3.电缆的变动;
7.1.4.热工电气设备、线路、原理、功能、软件逻辑及定值的变动。
7.2.设备变更应由相关专业填写设备变更申请单,向系统组申报,经系统组专业审核并按程序报总工程师及以上生产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与电网运行方式有关的变更需经电网主管部门批准。
7.2.设备变更单应标明设备变更原因、变更前后设备及系统状况,必要时应附图说明。
7.3.设备变更完成后,系统组应及时组织进行验收,变更单经验收签证完毕及时归档;凡设备变更构成固定资产变动时,应办理固定资产增加(报废)手续,并报财务课备案。
7.4.变更设备投入运行前应由发电厂专业专责向运行人员进行交底,必要时制定专门运行措施或修改相应的规程、制度并事先组织运行人员学习和考试。
7.5.系统组应定期组织保养厂、发电厂对设备变更单进行整理并修订相应的图纸资料和规程、规范,修订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8.反事故技术措施管理
8.1.系统组应组织制定《二十五项反措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反措编制的责任分工、立项依据和审批程序、项目的实施和验收、统计检查和评价总结等要求。结合生产设备存在的问题,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讨论,制订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落实方案、完成时间和责任人。
8.2.系统组在编制年度生产费用计划时,应保证反措项目的资金落实。
8.3.系统组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反措项目完成情况统计,对不能按计划完成的项目进行分析,并在下一季度安排完成。每年都要有年度综合统计分析报告,重大反措项目应有专题报告,并报国华发电部。对于当年确实不能完成的项目要提前上报国华发电部,经批准后可跨转到下一年度实施。
9.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技措、节措)管理
9.1.系统组应根据国华公司技术更新改造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编制《生产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9.2.系统组应结合公司设备运行状况、运行年限、设备技术水平、国家环保能耗要求及产业政策组织编制年度更新改造项目计划和三年滚动规划。更新改造项目要优先安排影响设备安全、环境保护、经济运行、电网安全的项目。
9.3.更新改造项目立项前应编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主要技术方案、所需费用和效益分析,经报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资金后方可实施。
9.4.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采用项目管理制,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实施工程全过程管理,必要时实行项目监理制,加强项目质量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和改造效果。
9.5.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应按《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及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办理固定资产变动手续,报财务主管部门。
9.6.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做好项目实施后的效果跟踪、工程总结和项目后评估工作,并及时编写《项目完工报告》。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计划费用、实际发生费用(超出计划应有详细原因说明)、验收情况及遗留问题、安全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等。
10.备品备件管理
10.1.根据国华发电本安管理体系要求,资材课应明确备品备件管理要求和职责分工,使备品备件从订货到验收、入库、保管、领用、报废的各个环节均实行规范化管理。
10.2.系统组应依据公司或同类设备的其他公司经验以及市场规律制订公司《备品配件储备定额》,标明轮换备件、事故备件件品种、规格、型号、用途、图号、在装量、应备量、库存量等。应备量的确定要做到既不影响安全生产又不过多积压资金,备品备件消耗后要及时补充。设备系统经过更新改造或重大修理后,要及时修订备品备件清册。
10.3.应做好备品备件的到货验收工作,合金部件应进行光谱复检,热工和电气类设备、仪表、测量元件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校验,炉管等压力容器部件应做好防腐蚀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