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终将“千呼万唤始出来”。记者从政策制定参与者处了解到,《指导意见》的正式下发时间就在本月底。
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地,将令我国能源生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分析人士指出,不仅能源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交易和销售方式都将生变,而且未来能源市场供需格局将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长期的供大于求,能量流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都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互联网冲击能源业
“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互联网,使得能源生产、配送、消费以及投融资模式等正在或即将发生巨大改变。这也令先前以供给为导向具有较强公共事业属性的自上而下的旧有能源行业,逐渐嬗变为自下而上的以消费为导向并以服务和应用为具体商业模式的崭新能源行业。”信达证券能源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曹寅告诉记者,“互联网对能源行业的冲击未来将是颠覆性的。”
“在能源互联网的实践大军里,未来不仅会有此前能源行业中的企业,还会出现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或电子企业,其表现将非常活跃。能源企业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未来可能会被外行颠覆。”曹寅称。
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总裁丁民丞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介绍,“此前在谈及能源二字时,首先想到的是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或风能、太阳能等。而能源互联网时代,电信供应商、家庭的安全供应商正在利用智能家居的概念涌入能源领域。”
能源互联网改变能源行业运行模式,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更要求企业具备匹配机遇的相应能力。依照曹寅的观点,若想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得以生存,企业应必备三种“技能”:既需非常懂能源,又要有很强的ICT(即信息、通信和技术)运营能力,还要有很好的互联网平台服务推广能力。
ICT在能源系统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是区别传统能源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系统的重要参数。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荣国栋指出,传统能源系统中,ICT技术仅作为辅助技术,所起作用相对较小;而在能源互联网系统中,ICT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关键性技术,其对整个能源系统的生产、运营和销售等各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很多人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都过于关注具体板块,比如储能、充电桩和分布式光伏等。而《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构建‘源-网-荷-储’四个环节有机互动的生态圈。”曹寅强调,“在这个生态圈,既有能量的流动,也有商业的流动。简单说,未来能源形态的构建核心是,要形成信息流精准地指导能量流,同时又撬动资金流。”
能源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物理与信息上的互联,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大融合。“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未来会形成一个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的生态圈,光伏、风电这些企业将会与电动、储能等企业合作,并带来新的能源应用、配送和投融资模式。”曹寅解释称。
“把能源和互联网这两个此前互无往来的行业融合到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远景能源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无论是为了市值管理,还是提前布局能源互联网,现在很多A股上市公司涌入到能源互联网领域,比如原来做电表出身的现在进入到发电侧等。”
据介绍,远景能源的智慧风场体系,其实就是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机组间和风场之间建立有效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数据,然后传递到云端,进行后续的资产管理。“2013年,远景智慧风场WindOS平台就开始帮助美国最大的上市新能源公司Pattern管理包括风光在内的300多万千瓦的新能源资产了。目前,远景WindOS平台管理着全球超过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资产。”孙捷称。
大数据核心地位获体现
提到能源互联网,不能不提的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大数据。曹寅说:“在传统能源行业,大数据并不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传统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公用事业类的;而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基于精细化的商业模式,大数据的核心地位将得以体现。”
“如何与大数据企业进行合作并从中获取利润,是未来构建能源新生态圈过程中十分核心的一点。”曹寅认为,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利用虽存在于能源行业,但其数据利用程度还远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从事大数据分析的企业都不在能源领域,对能源行业认识欠缺。
《指导意见》讨论稿提及了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新模式,其中包括:“积极推动拓展能源大数据采集范围,逐步覆盖电、煤、油、气等能源领域及气象、经济、交通等其他领域;实现能源资源、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电站、输变电、配用电、终端用能大数据的集成融合;研究依托国家电网公司构建国家能源大数据信息中心,逐渐实现能源大数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在安全、公平基础上,以有效监管为前提,打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各类数据资源整合,提升基于能源统计、分析、预测等业务的时效性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