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达27.92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达到 1.26%。销量方面,据中汽协统计,201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7.11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0.88%。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产业酝酿期、产业导入期、产业成长期等阶段。具体来说,当新能源汽车占汽车市场的比例达到1%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期结束。从当前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来看,我国即将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导入期进入产业成长期,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面临转型。
国家层面出台的上述支持政策在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产业化能力、产品性能,以及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中的一些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政策落实不到位。这主要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一些支持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国务院已在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但出台专门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的城市仍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少数城市。用电价格方面,继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电动电动汽车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之后,目前只有十几个城市和地区明确了充电服务价格。
产品过于依赖补贴。由于当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导致一些整车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决策时,更多地考虑如何获取补贴,而非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新能源商用车2015年同比增长11倍,但其中有79%是6—8米的中巴车型,12米及以上车型只占2%,10 米以上车型只有21%。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大部分集中在6—8米这一细分车型上,显然是过高的购车补贴导致了这种超常规的增长。
生产配套网络滞后。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提升,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这是因为,我国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配套需求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较少,其投产周期也较长。目前,国内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且能够实现规模生产的动力电池企业只有比亚迪、国轩、力神、ATL等十几家。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快速扩张,势必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尽快实现产能扩张。但动力电池投产周期较长,从开始投资到产出成品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
充电服务发展滞后。截至2015年11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40万辆左右。然而,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充换电站只有3600座,公共充电桩只有4.9万个,与消费者的充电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由于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地点与消费者充电集中区错位、充电设施之间互联互通性低等原因,一些已建成的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较低,充电服务缺口进一步加剧。
消费者知晓程度低。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加,但面对庞大的潜在市场,除北京、上海等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较为集中的大城市之外,其它地区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知晓程度仍然较低。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调查结果,虽然上海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政策的知晓程度达到76%,但全国消费者知晓程度的平均水平仅为54%。由于对新能源汽车缺乏充分了解,一些消费者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使用成本等优势缺乏客观认识,甚至导致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