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记住2015年12月12日。
接近两百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向未来送上了一份难得的礼物。
各国代表经过多年艰难的谈判,终于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了一份旨在控制全球气温升高的历史性协议。
这份称为《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件不仅仅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更深层次的是关乎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质量,世界发展的公平以及人类子孙的生存发展空间。
“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会后表示。
《巴黎协定》规定“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
这句生涩的科学语言或许让人难以理解。不过,这意味着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气候项目主任摩根(Jennifer Morgan)解释。
它预示着全球经济发展“去碳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像摩根这样一直跟踪气候谈判的更多观察员都对这样的目标给予了积极肯定。
“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解振华说。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
“翻越了一座大山之后,人们才发现还有更多的大山需要翻越”,正如南非水资源和环境事务部部长艾德娜(Edna Molewa)代表77国集团/中国发言时引用纳尔逊˙曼德拉所说的话一样。
一次多边外交的胜利
法国政府的外交行动、各国首脑在巴黎气候大会演讲时的政治推动力、各国外交官长期谈判的心血和智慧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游说使得巴黎气候大会取得了成功。
记者采访了众多跟踪气候谈判多年的观察员,都认为这是一次多边外交的胜利,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
毕竟与《京都议定书》相比,《巴黎协定》才算得上是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的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议。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采取气候保护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