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以及发展绿色电力是大趋势。但是,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行业内部有些企业的做法却严重“跑偏”,在“好看”的数据背后是难以见阳光的造假!
这些“毒瘤”,是对电力行业的伤害。对此问题,某大型发电企业高管专门给我们撰写了本篇文章,作者有超过30年的行业管理经验,对行业内部问题有着深刻了解,希望此文可以引起行业人士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随着全球变暖及环境污染,妖魔化煤炭及煤电的舆论一直不绝于耳。在关注的污染源中,煤炭成了焦点,控煤,成了控制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手段。“弃煤”成了政治正确。曾经的“黑色金子”似乎成了过街老鼠。而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承受了极大的减排压力。
不过,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资源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近40亿吨(包括进口2.9亿吨),其中发电用煤(含供热)21亿吨,占53%。即使在国际上,煤电的比例为41%,也占有最大的份额。基本可以确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及煤电的主体地位肯定不会改变。
由此说开去,中国低碳绿色电力的发展战略,并不应是否要发展煤电的问题,而应是如何实现低碳和绿色环保,如何发展的问题。
诚然,我们近几年在煤电的清洁化发展方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笔者的职业和实践观察,主要提两点:一是火电煤耗数据造假及其严重后果;二是长距离输电对火电清洁化发展的影响。
1煤耗数据造假已成“潜规则”治理数字腐败并不难,关键是如何杜绝“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干部”的瘴气弥漫,让数据造假者受到惩罚。
社会各界对节能的重要性已形成了高度的共识,事实上,节能是一种最优质的新能源,也是最本质的环保。
火电作为我国最大的煤炭消费行业,一个百分点的节能就可省下2000万吨的煤炭。因此,煤电行业理应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应该感谢环保部门,这些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严厉的处罚措施,基本遏制住了火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及排放数据的造假。可以说,目前所统计及公布的火电厂排放数据基本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