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原院长,长期从事化学工程研究与技术创新开发工作,为我国化工领域中流态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推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大型能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资金紧张,对投资巨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家环保部对众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的铁腕否决,引发人们对煤化工政策收紧的猜想。加之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并低位运行后,已经建成的几套现代煤化工示范装置综合效益差强人意。在这些因素共同打压下,现代煤化工已经由高烧不退变得略显冷清,行业发展步入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要不要发展煤化工?该怎样发展煤化工?应发展什么样的煤化工?这些问题成为业内当下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学院原院长、《中国煤化工》高级顾问金涌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图/新浪财经)
环评被否不代表国家不再支持煤化工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环保部接连否决了数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这说明什么?
金涌:现代煤化工起步不久,目前只是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处于打通流程和对技术的可行性、先进性验证的初级阶段,还无法做到对工程和工艺的集成优化,更缺乏运营与管理经验,甚至连设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因设计、设备与工艺选型,以及操作管理不当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安全环保风险。只要不懈努力、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集中力量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持续改进优化工艺设计,相信现代煤化工的环境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至于今年以来数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被否一事,这是环保部在履行自己职责,无可厚非。从被否的几个项目看,确实存在选址不当、当地环境容量不足、项目环境治理措施效果有待重新评估等问题,但环评被否并不代表国家层面不再支持现代煤化工发展。相反,由于项目环评属前期工作内容,事关项目选址是否科学合理、将来运行起来是否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水资源能否支撑项目巨量耗水需求、项目建成后“三废”处理能否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等,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时如果考虑不周、把关不严,即便侥幸蒙混过关,一旦项目建成,也会因水资源或环境问题而无法投入生产,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这一点,一些已经建成的现代煤化工装置已经尝到了苦头——一些项目当初在搞环评时急于求成、马虎过关,安全环保欠帐较多,投产后不得不持续追加安全环保投入,使得项目投资远超概算,财务费用激增,盈利能力骤减甚至连续亏损。可见,对项目环评严格把关,不仅不能看作是国家打压现代煤化工。相反,应理解为国家对现代煤化工的呵护,是国家为了从源头上防止现代煤化工再度出现环境问题而陷入被动,这种事前把关的作法有利于减少和控制风险,有利于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
不应将发展煤化工与能源安全划等号
记者:您多次呼吁要抓住时机多进口石油,增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201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59.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至30%以上。有专家担心:中国80%以上进口原油需经过马六甲海峡,若继续增加石油进口,进一步推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一旦国际形势突变,马六甲海峡被封锁,势必对中国能源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加之中国体量大,一旦决定进口某种商品,国际卖家就会合力抬高该商品价格,使中国进口成本激增、损害国家利益。对此,您怎么看?
金涌:近几年,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持续攀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表示担心,并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由呼吁大力发展煤化工尤其现代煤化工。这种担心有两层含意:一方面担心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包括马六甲海峡等主要能源运输通道被封锁后,中国能源安全、政治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二是担心作为体量大、能源需求大的中国,油气资源一旦过分依赖进口,国际卖家便会跟风炒作,甚至合力抬高价格,使中国陷入垄断性高油价陷阱,国家利益蒙受巨大损失。但事实上,这两种担心的理由都不充分。
其一,包括日本、韩国、德国、印度等不少国家,其能源自给率甚至不如中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远高于中国,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一度超过60%,但这些国家并未引发所谓的能源安全危机,为何能源自给率高达90%的中国,多进口一点石油天然气,特别是石油贸易供大于求形势短期难于改变的情况下多进口石油天然气,能源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呢?
其二,全球石油年贸易量约23亿吨,参照世界几大油气进口大国经验并结合中国能源供给现状,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量不超过全球石油贸易量四分之一,就不会掉入所谓垄断高油价陷阱,更不会像铁矿石那样,让出口国挣得盆满钵满而作为最大买家的中国利益受到巨大损害。另外,根据中国产油能力和石油消费情况推算,中国最多每年再增加1亿吨石油进口量(即年进口石油4亿多吨)就可达到石油消费峰值。而届时中国石油进口量同样不足世界石油贸易量的四分之一,根本不足以引起国际石油市场波动,也不大可能掉入“垄断高油价陷阱”。
其三,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消费市场,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已经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的经济伙伴关系。一旦中国利益受到巨大损害或政治经济出现波动,同样会影响相关方的利益甚至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的。因此,虽然国际局部摩擦不断甚至不排除小范围冲突,但和平稳定是大趋势,因大规模战争导致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油气运输大通道受阻、威胁中国能源安全的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