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年之久的环保风暴,火电厂的环保水平可谓一日千里。但是这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又要如何评估呢?不断提升的火电厂排放标准,又该如何解开成本的死结?
7、8月的盛夏,一场争议在火电行业悄然弥漫开来。“外三”二字成为所有涉及火电行业的企业、专家、学者、媒体、政府部门和官员都无法回避的名词。一个原本被火电行业视为行业标杆的案例最终却成为了争议的核心,这也许是每一个火电行业的从业人员或其关注者都没有想到的。
如果我们抛开偏见,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其实外三争议最核心的要素在于:高达数千万元的投资,回报仅仅只是度电的数克煤耗降低,是否符合商业诉求?
而这恐怕是环保部2011年颁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启中国火电环保风暴之后一直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并非外三一家之过。
在严苛的国家标准面前,以国家队为主力的火电厂们纷纷开始自己的升级改造步伐。经历数年之久,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已经不再是令火电厂困惑的主要问题。但是却有了更多要让他们思考的问题。
“2014年煤价很低,所以火电厂的效益非常好。”华北某电厂厂长对《能源》杂志记者说,“但是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以后火电排放的标准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环保改造还需要进行。而且从上半年数字看,火电发电量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效益会受到影响。”
在一个又一个机组实现了接近、达到甚至是超过燃气机组的排放水平这一目标之后,类似外三争议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因为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火电的环保改造远没有到尽头,而火电厂——尤其是小型机组或者是年限较长的火电厂——在短时间内很可能就要面临关停的命运。这意味着一个火电厂上亿元的环保投资很可能无法完全收回。
仿佛是在不经意间,一个交织了经济、政治、环境、利益的火电厂环保谜局悄然形成了。
逐渐显露的成本死结
8月12日的天津虽然已经过了立秋4天,但是最高温度还是攀升到了35度。高温刺激之下,华电天津军粮城发电有限公司的四台机组全部运行发电。
2015年上半年火电厂的发电小时数并不让人感到乐观。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最新计算,未来中国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最高值将会是4%以上,不到5%。“局部地区可能不会存在绝对的过剩。但是东部地区随着工业的外迁、电量的输入,不会再出现电力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克隽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火电厂发电量逐渐走向峰值已经可以预见,火电厂也就很难再大幅度增加自己的发电小时数以及发电量,而上网电价的浮动又不由市场决定,火电厂的效益也就由原料和经营成本等因素决定。
2014年6月2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下达2014年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了2014年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名单,军粮城电厂9号机组位列其中。
除了这个示范项目,2014年,电厂全部6台机组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工作,目标是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2015年1月1日前实现的要求。
改造的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6台机组全部通过了环保部门的验收,其中9号和10号机组的排放效果还达到、甚至是低于天然气燃气轮机组的排放标准。
各大电厂为了完成目标,全部实现了环保改造。但是成本也顺延下来。在2014年煤电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名单中,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另一个电厂的工作人员就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进行环保改造的时候我们进行过测算,每度电成本增加大约是2分5厘。今年可能会降低到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