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认为,“十三五”时期,现代煤化工发展仍须坚持示范先行,但管理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先进,投资效益要求更好。升级示范重在技术,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先进煤气化技术升级,要求高阶煤高端利用、低阶煤合理利用,提高煤炭清洁、分质、高效利用水平;二是先进合成技术升级,煤气净化技术更先进,催化剂更高效,合成技术在温度、压力、合成效率上更合理;三是关键核心装备技术升级,大型煤气化、空分、净化、合成分离装备及关键泵、阀等努力实现自动化;四是终端产品差异化技术升级,打破产品趋同的现状;五是成本优势升级,要在与石油化工的竞争中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优势。
中国石化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强调,提升现代煤化工竞争力,必须要科学规划布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安全环保、加强标准化体系研究,还要推进煤化工与电力、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耦合与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
传统煤炭行业过剩格局下,企业寻求的煤炭资源转化出路无外乎电力和化工,近年来对后者的狂热投资可能导致下游产品面临过剩。9月10日举办的2015国际煤化工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了煤化工行业盲目投资热下潜在的过剩风险。
李寿生表示, “逢煤必化”倾向下,煤化工产品同质化现象也逐步凸显。目前的煤化工项目大多集中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产品上。以煤制烯烃为例,乙烯、丙烯后加工项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聚乙烯、聚丙烯都集中在少数几个通用料的品牌上,高端品牌、专用品牌数量很少。如果不尽快用高端化、差异化技术,产品也很快将面临“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据中国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或规划的煤制烯烃项目有53个,产能合计约3300万吨;煤制油项目7个,产能合计约139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19个,产能合计约47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18个,产能合计约740亿立方米。
李寿生指出,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将消耗煤炭约4.29亿吨,煤制烯烃产量将远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降的形势下,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无论从技术成熟上还是从经济效益上,都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