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的煤炭业都想扩大投资逼退竞争对手,结果就是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产能扩大,价格下跌,加重亏损
有个英文词汇叫做「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这个用语用中文似乎不太好翻译,大致的意思就是把好好的钱投入不良资产,使得亏损扩大。这样的行为在经济学上称为非理性的扩大承诺(irrational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有一个有名的心理学实验游戏,叫做一元拍卖(dollar auction),就是把一张一块钱的钞票拿出来拍卖,投标的人不管有没有得标,下注的钱都不可以拿回来。
A下注五分钱,希望用五分钱买下这张一块钱的钞票,可以获利二十倍。B下注一毛钱,希望获利十倍。然後双方竞标的价格逐步提高,A加码到九毛五分钱,如果得标可以获利五分钱,如果没得标,则要损失九毛五分钱。
这时先前投注九毛钱的B面临了难题,如果他投注一块钱而得标获利为零,但是如果放弃投标,那么之前投注的九毛钱就要白白损失,为了减少损失,只好投标一块钱。
接下来A也面临难题,他可以投标一块五分钱来买这张一块钱的钞票,如果得标,损失五分钱。如果放弃投标,却要损失九毛五分钱。为了减少损失,他只好加码这个注定赔钱的买卖。于是这个竞标继续下去,竞争双方的亏损都越来越大,但是得标的损失永远都小於弃权的损失,于是恶性竞争造成双方亏损持续扩大,双方都注定要赔钱,但是双方却还是不断加码投资。这时投资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赚钱,而是要减少亏损,竞标双方都想减少亏损,就是使得双方的亏损都持续扩大。
近年,由于环保意识在中国兴起,政府要逐渐减少煤炭消费量,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因为过去几年煤炭产能的过度扩张,在煤炭消费量开始下降之后,煤炭产业出现全面性的亏损。现在煤炭产业面临抉择,一是停产与减产,二是扩大投资延长产业链,发展热门的煤化工,以使过剩的煤炭产能得到利用。如果政府要关闭过剩产能,优先关闭的当然是单纯产煤的矿区,如果煤矿附近建成了从煤矿到煤化工上下游一贯的产业链,关闭煤矿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对社会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因此就算亏损,也要勉强支撑。
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不管是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现在都处於供给过剩、价格低迷的局面,投产之后也大半是要亏损。但是如果不扩大投资,那么煤矿就要面临减产或停产的命运,以前投入开发煤矿的资金就要白白损失。扩大投资煤化工,就是要向竞争对手宣示:我花了这么多钱投资煤化工,所以我的煤炭当然不会减产,如果你也不减产,那么大家就等着同归於尽。于是山西的煤炭业大举投资煤化工,希望藉由扩大投资延长产业链,迫使内蒙、新疆、陕西的煤炭业知难而退,把市场让出来。内蒙的煤炭业也大举加码投资煤化工,希望使得山西、陕西、新疆的煤炭退出市场。新疆的煤炭业也扩大投资,试图逼退对手。陕西当然也不甘示弱。
中国的能源政策虽然是要减少用煤,但是中国不可能完全不用煤,关键在于用谁的煤。每个地方的煤炭业都想扩大投资逼退竞争对手,因此煤化工产业在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产能却不断扩大。产能过剩造成价格下跌,亏损加大,但是即使亏损还是要扩大投资,否则只好被迫退出市场。由于这些产煤大省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产业,因此地方政府不能让这些产业倒闭,所以要用各项优惠来鼓励扩大投资煤化工。
不断把钱投向亏损越来越大的产业就叫做「throw good money after bad」, 整个中国的煤炭与煤化工产业因此正在走向一条通往集体大破产的恶性循环。
更不幸的是,这些煤化工产业,都是高碳排、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在走向扩大亏损的非理性投资的同时,却把环境也赔上了。
【作者,杨启仁,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员,为国际知名的能源与环境政策专家,其评论常见于美国及国际主要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