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智造:由“危”至“机”的转折点

添加时间:2015-06-10 12:08:59 来源:中国能源报

微软关闭了东莞和北京的手机制造车间,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消失……连续的金融危机,欧美国家开始注重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端制造业正逐步撤离中国流回本土;国内生产成本要素不断上升, “中国制造”越来越多被“越南制造”、“印度尼西亚制造”等替代,低端制造业已慢慢流向东南亚地区。

因低薪而稳固的“世界工厂”地位被动摇,廉价低端的“中国制造”已经走到尽头。

中国制造业发展多年,依然面临产能过剩,又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窘境。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不过东南亚更低的劳动成本;向高端升级,需要牢固基础,现实与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有差距,一时难以“迈上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就指出,总整体上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尽管我国有高铁、核电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但同时在某些领域还十分落后,比如,还有完全依赖人工作业的小矿山。

制造业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有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必须寻求出路。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结构调整期,也要求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告别低端,迈向中高端,作出由速度向质量,有产品向品牌的转变。

“机”往往也因“危”而生, 基于经济严峻紧迫现状,“中国制造2025”浮出水面。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人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必须积极探索自己的工业4.0模式。

虽然德国在工业2.0阶段就解决了质量问题,中国还有许多2.0、3.0的质量课、基础工艺课需要补,但是,把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相同的地方。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从大向强转变的第一步,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这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

简单而言,智能制造是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表示,智能制造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将彻底改变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并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甚至可以说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或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不平衡,将使“智造”的过程变得长期而艰巨。不少传统企业,对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生产方式,积极性并不高,还处在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而没有信息技术运用这一强大动力,就只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因此,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来支持。

德国产品给人以安全、可靠、耐用、精密的质量信赖,正是产品标准化的体现结果。没有标准化作为保障,信息化就无法和工业化很好融合,也不利于智能制造的推进及大规模推广应用。

另外,追及中国制造业落后原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人。德国工业4.0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就是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来使有创造力人才的想象变成事实,用这些人才的知识体系助推德国制造进一步迈进。关键技术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无法谈及智能制造。以每万名工人机器拥有量为例,我国和德国相差近11倍,其他大数据、新技术等方面也处于劣势。因此,我国推进智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扭转技术工程师相对滞后的思维模式,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我国核电、特高压等领域已经成为“中国名片”。面对当前形势,如何化“危”之困境,为“机”之优势,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能源行业,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核心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实现大水电装备高参数、大容量、巨型化转变,推进煤机自动化进程,提升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积极促进生物质能源装备产业化,实现油气物探、钻井关键设备自主制造……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塑造更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