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后该向何处去?“互联网+”如何帮助风电行业实现价值提升?作为行业领头羊,金风对于这些行业热点有何思考,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兼公司秘书马金儒。
智能微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中国能源报:在不久前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上,金风发布了最新开发的1.5VP系列产品、柔性塔架技术和混合式塔架技术,这是否意味着金风要打通全产业链?
马金儒:金风的定位是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仅仅是制造设备,还包括前期的风资源测评、EPC、风电场开发建设以及后续服务。金风很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关注技术创新和研发。除了整机外,我们还长期专注于叶片研发领域,以及新发布的柔性塔架和钢混塔架技术,金风投入很大力量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研发,但并不意味着自己要生产制造这些产品。有专业化的生产商把金风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最终应用于金风的风机上。
中国能源报:目前,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很热,金风力推的智能微网是否也是能源互联网的一种实践?
马金儒:智能微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单元,实际上就是将多种新能源应用起来,通过储能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清洁、智慧的电力供应系统。
金风1.5VP系列产品,除了单机的全面优化改进,从技术上实现了“可调节整机功率模式”,还结合以整个风电场为投资单位的一揽子价值提升策略。通过搭载智能场群协调控制系统,有效提高风电场能量可利用率,从而提升产品的发电效率与整个风电场的投资回报性。这也印证了风电的发展趋势是单机向智慧风机发展,风电场向智慧风电场发展,这些都必须借助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大电网不能涵盖的一些区域如孤岛等,再如一些耗能大户,都将是智能微网商业化应用目标。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更值得关注
中国能源报:风电行业曾经从产业的巅峰跌入谷底,整个行业陷入寒冬。对于目前重新进入加速度发展的风电行业来说,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马金儒: 风电行业2012年左右遇到的问题和曾经的彩电行业有一些相似。上世纪90年代,国内彩电品牌基本一统天下,但后来相互压价竞争,不做技术创新,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打击,致使后来外资品牌彩电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2010年前风电行业过猛发展,当时涌现出七八十家整机制造商,企业蜂拥而上,相互压价,不注重技术和质量,这造成2011年、2012年时脱网等大批事故发生,给风电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时,每千瓦报价最低甚至达到3600元,这使得公众对风电行业和风电设备产生了怀疑和排斥。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有积极意义,沉重的代价使业内深刻意识到,需要建立技术的标准,需要关注质量。良性的发展一定是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价格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