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正在为中国式PPP准备一个“大礼包”。
日程表上排满了各种飞行记录,从湖北到福建,从北京到广东,落地的名单还在不断被开出。
金永祥看来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6月3日还在湖北省黄冈市,与当地市委书记交谈甚欢;两天后就飞抵福建宁德,为各个市县的政府官员讲课。6月9日,他会准时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的“特许经营法”起草会议上,同一天还有个环保部的“水十条”会议。此外,他还接到了广东省财政厅的邀请,以后的几天将在炎热的南方度过。
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热情令金永祥应接不暇,作为一家PPP项目咨询中介机构的负责人,他明白这些热情不是冲着他本人而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之所以被当下的中国遍地热议,缘于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处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上。
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不断下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仍在攀升,财政政策遭遇“天花板”,如何在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有效利用社会投资来拉动经济,并撬动中国十几年来难以攻破的财税、投融资改革“堡垒”,现实的中国需要一个楔子。
PPP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楔子。
金永祥正处于这个热门产业的链条之中,他能感觉到躁动正在加剧。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他所在的咨询公司PPP项目业务量明显增加,从平均每个月签四五个合同增加到差不多八个;到了2014年,各地政府开始委托他所在的咨询公司起草PPP政策文件和合同范本,业务量更是翻了一番。期间,他为员工涨了两次工资,并追加了丰厚的年终奖金。
来自各种PPP研讨会、审查会的邀请纷至杳来,一大波投资机构、设计建设、材料设备供应和运营机构也蜂拥而至,这和金永祥十几年前刚刚踏入这一行时,简直天壤之别。
现在,就连中央部委们,也开始吹响集结号了。
大礼包
财政部正在为中国式PPP准备一个“大礼包”。
经济观察报获悉,这个“礼包”当中的PPP基金,目前已经在国务院层面获得批准,财政部将于6月12日召开基金启动会。PPP基金是一种旨在从财政层面对PPP项目提供支持的引导基金,规模大致有几十个亿,全部来自财政资金。
财税系统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母基金的概念,不一定会投具体项目,可能会投到地方,帮助省级政府成立类似的基金,具有政策引导的作用,“PPP基金和产业基金以投资回报为宗旨的商业行为完全不同”。
财政部正在紧张筹备的,不只是PPP基金,还包括物有所值指引、PPP项目发起机制、中介付费机制等一系列政策。之所以被称为“礼包”,缘于这些政策大多都伴随着财政资金的注入。在地方政府普遍债务高企的当下,中央政府能拿出真金白银,在从事PPP领域的商界人士看来,是给足了诚意。
其中,“项目发起机制”解决的是社会资本发起PPP项目的动力问题,若有社会资本发起了PPP项目,但最后没有中标,可以获得一定的财政补偿;而“中介付费机制”则是在鼓励地方政府使用中介服务,中介费用由上级政府买单。
截至2015年年初,中国已有多个省份在建立自己的中介机构名单库;而财政部PPP中心也准备建立PPP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库,供有需要的PPP相关方参考。金永祥所在的咨询公司也在这些中介机构名单库里,这让他顿时感觉有了底气。
实际上,不只是财政部,中国PPP模式的另一个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也已经抛出了它的“大礼包”。5月2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专门开辟PPP项目库专栏,以各地已公布的项目为基础,,审核建立了PPP项目库,集中向社会公开推介。
本次发布的PPP项目共计1043个,总投资1.97万亿元,项目范围涵盖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其中,福建有28个PPP试点推荐项目,总投资1478亿元;青海推介了80个PPP项目,总投资达1025亿元;安徽发布PPP项目共42个,总投资达710亿元。
金永祥曾经做过一番统计,自上世纪末截至目前,中国已经采用PPP模式运作的项目,累计总数也不过1000多个,涉及交通、通信、能源、水资源等领域,总投资9000多亿元。而上述新的投资数字,是以往十几年投资总额的两倍以上。
不仅如此,目前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还在分头推动PPP的立法工作,前者叫做“特许经营法”,后者被称为“政府和企业合作法”。这些法规和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塑造着中国式PPP的新轮廓。
“现在PPP逐渐进入轨道,启动和进入准备的项目越来越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始愿意进入,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金永祥预测,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落地,PPP将成为经济形态里的重要形式。
这种判断让金永祥对他所在的咨询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动员令
现在,金永祥正在期待6月8日财政系统即将召开的全国PPP视频会议。
财政部的“大礼包”即将抛出,这次视频会议是在系统内部进行的一场总动员。专门为PPP开会在财政部并不常见,最近的一次是在2013年年底,财政部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专门开辟了一场PPP会议。
那一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带来了财政收入的锐减,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降到10%左右,而且是连续三年下降——从2011年的24.8%降到2012年的12.8%。过去政府主导投资的发展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PPP开始被财政部提上议事日程。
当时在财政部看来,政府不应再大包大揽一些基建投资和公用事业等公共品的提供,也不能再单纯依靠地方融资平台模式解决投融资问题,以及拉动GDP,而应该面向市场主体,与社会资本合作。
到了2014年,情况更糟糕,中国公共财政收入仅仅增长了8.6%。
虽然发布于2014年6月的财税改革总体方案中,并没有专门为PPP开辟章节,但在地方财政部门看来,从预算制度改革,到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财政部2014年的各种文件中,PPP一直是核心字眼,到后来甚至成为国际谈判中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