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综述
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发布。《意见》共9部分35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要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具体目标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等。
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此外还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等实现路径。
五部门解读《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略)
二、舆情传播
中电传媒舆情监测室监测数据显示,自5月5日至年5月13日,共监测到相关新闻信息约6903条。
媒体信息走势图(略)
三、典型舆论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就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
构建绿色工业体系,就要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就要大力推动农业生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和无害化、产业链接循环化,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构建绿色服务业体系,就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健康、养老等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务业,推进零售批发、物流、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
——国家发改委体管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杨春平5月12日撰文称
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四化”拓展为“五化”,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已将其上升为战略部署。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将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核心是发展绿色产业。科技创新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实现途径。节能减排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突破方向。发展循环经济是生产方式绿色化的主要抓手。
——西北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徐波5月7日撰文称
当前在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据预计,今年我国绿色产业将有较大发展,其中仅节能环保产业就会占到GDP的2%左右,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有可能达到8%左右,这一比例在“十三五”后还将继续增长。绿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5月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
用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