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前值下滑0.4%。中国1-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滑1.3%,降幅比1-3月份收窄1.4个百分点。
这种由负转正的利润增长率是在中国经济继续下行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很容易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考虑到中国为应对经济下滑而采取密集的稳增长措施是在5月开始,因此,4月份的好转应该是个意外。
就像统计局解读数据时所说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部分行业投资收益对利润增长影响较大。因为春节以后,中国股市出现了持续的上涨,而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在获得廉价信贷之后,不是投资于产能与设备,而是投资于理财产品或股票、基金、债券等,还有一些母公司因持有上市子公司大量股权获得收益。此外,央行在3月1日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5.35%,这减轻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表现在利润上面,5月份再一次降息后,作用会更加显现。
1-4月从分行业看,采矿业利润同比下降60.75%,是下滑最大的行业,主要是因为石油价格下跌,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放缓造成需求不足。但是国有企业几乎垄断的水、热力、燃气及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7.3%,因为这些领域的价格由发改委定价而非市场调节。
从企业性质看,1-4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幅收窄至24.7%,依然下降最大,而同期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速略收窄至6.1%。显然,除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主要是制造业)分布行业不同外,两者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
得益于股市的上涨,中国工业企业能够通过减持或增发的方式,获得大量资金以减轻债务压力,这为深陷产能过剩泥潭的企业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是,企业不能过于依靠这种意外得来的“补药”,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即过度沉溺于资本运作。工业企业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改善财务状况,尽可能的归还应付账款,消化成品存货。
事实上,目前市场需求不足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这导致了曾在经济刺激期间大肆扩张产能的企业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的问题,从而在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跌的同时要依靠更多的债务生存,进入恶性循环。盈利下降又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凸显,形成一系列的风险。
考虑到目前政府投资开始启动,将缓和需求不足的压力,与此同时,股市上涨也帮助企业解决债务过高的问题,但是,产能过剩的局面并没有打破,企业生存危机降低只会让淘汰过剩产能更不容易, 这不利于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转型升级。
因此,国有企业应该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因为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而国有企业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以及政治地位,很难实现 “去产能化”,而这恰恰是中国经济风险所在,僵尸企业会消耗越来越多的资本,并导致价格长期存在下行压力,到了应该清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