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先行者,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是中国第一家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全球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大型陆地、海上和潮间带风电机组的专业化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华锐风电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国内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成为首家开发出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兆瓦、3兆瓦系列化风电机组的风机制造商,并形成了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并成功让华锐风电一举成为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的企业。
不过,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整体低迷,快速扩张的华锐风电近几年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为了渡过企业发展难关,华锐风电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2015年,华锐风电顺利完成董事会换届,并组建了全新的领导班子。随后,在连续两年亏损后,华锐风电首次实现扭亏为盈,紧接着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顺利摘星脱帽。诸多重磅利好消息,让资本对华锐风电有了新的认识。而对整个风电制造行业而言,经历过浴血重生,整装再出发的华锐风电下一步会打出怎样的一手“底牌”,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对此,小编所在的《电力系统装备》记者对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金宝年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电力装备》:企业发展会经历高峰和低谷。华锐风电曾经达到很巅峰的状态,今后能不能重回巅峰地位?此外,华锐风电一直非常重视的自主研发领域,现在有什么样新的调整?
金宝年:我认为企业发展需要有个过程,从2005年公司刚成立到现在,中间有一些波折也很正常。从今年1月份新的投资商、新的管理层进驻以来,华锐风电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管理层很重视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塑华锐力臻卓越。
技术肯定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华锐风电已经拥有了数百项技术专利,其中包括几十项发明专利,这在中国风电企业中也是位列前茅的。未来,我们会继续拓展新的技术,进行新的机型开发。我们的研发战略还是陆上与海上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海上是风电发展的下一步趋势。国家原来规划到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从现在看有些滞缓,但我相信,未来海上风电肯定要大发展。对于华锐风电现在需要做的:一是如何对陆上风机进行全面技术提升;二是如何应对海上风电即将出现的一个高峰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海上风电领域要有足够的技术储备,要从技术方面走在前面。
《电力装备》:陆上风机发展从技术方面看有没有什么趋势?
金宝年:从首次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风机,一直到中国首台3兆瓦、5兆瓦及6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和生产,华锐风电始终走在中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前列。当前我国风电开发所面对的问题是,随着前阶段的大规模开发,陆上优质风资源越来越少。这就要求风机制造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业主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另外,也要通过一些新技术来降低成本。这包括降低风机的制造成本和业主的运维成本。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新技术,既提高风机的发电量,又降低成本,提升运行稳定性。
除此之外,这几年大家都在考虑如何把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到风机开发过程中,应用在运维过程中。我认为这也是个趋势,对提升发电量、降成本也会起到很大作用。风电的智能化、信息化简单来讲就是风电场各类信息的自动采集、控制策略的差异化与精细化以及各类智能平台的综合运用。风电场不像传统火电厂那样设备集中,风电场的主设备很分散,如果能够把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在这些分散的个体上,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发电量,我相信对整个运维成本的降低也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华锐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相信大家都已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电力装备》:看得出来,华锐风电依然非常重视研发这个领域,你能够透露,目前企业的研发团队整体架构及现状是什么吗?
金宝年:华锐风电的研发架构自公司2005年成立即开始搭建,并一直在不断完善。我们走的是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自主创新这样的研发之路。中国的高铁、核电等很多产业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从2004、2005年开始进行技术引进,随后研发团队开始消化国外技术,到现在我们已完全自主开发了2兆瓦、3兆瓦、5兆瓦、6兆瓦风机。这些新机型的开发,容量提升是一个方面,同时我们的每个机型都进行了系列化开发。因为中国的风资源与国外相比区别很大,东南西北地域太广阔了,风资源差异很大而且低温、常温、陆上、海上都要考虑。在这一系列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涉及空气动力学、载荷分析、工程力学、电气系统、控制及软件等专业。虽然这两年企业整体运行情况不是很好,但我们的这个研发团队一直保持完整,现在也有将近200人。因此,可以讲,华锐风电的技术竞争力仍在。今年我们会推出一到两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机型。
运维是件双赢的事情
《电力装备》: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本土风机制造企业已经崛起,外资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你觉得这个现象是怎么造成的?
金宝年:我们刚开始做这个行业的时候,风机的价格确实很高。但随着中国自主风电品牌的发展,价格就逐步降下来了。国内风机厂商相对来说交流起来很方便,服务也相对及时。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20年的产品,成本、服务对业主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另外,经过这几年发展,国内的风机制造企业都拥有了一定的独立开发能力,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把质量控制好,再经过几年我相信我们的风电产品与外企相比就没有差别了。
《电力装备》:确实,现在的业主对运维问题都非常关心。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风机到了质保期,现在开发商业主有很多争议,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金宝年:我认为这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这里有两方面问题:第一,这几年中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内风电设备厂商的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去解决。第二,“弃风限电”影响了业主的投资收益。这其中东北、内蒙、西北等地的限电情况较多,南方负荷区要好很多。总体来看,这个问题的顺利解决是一个双赢的事情。毕竟业主也需要风机制造商来提供风机的后续技术服务。所以,我想逐渐大家都会积极地去解决这些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