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现代煤化工意在“一石四鸟”?

添加时间:2015-05-26 17:17:17 来源:中国煤化工

华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过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职。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建议》等十几份高质量的建议和议案。这些建议或议案有的已经被采纳,成为制定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参考依据,有的已经上升为国家法规政策或标准。

眼下,去煤化趋势日渐强硬。有的认为,中国完全可以凭借庞大的外汇储备并利用目前国际油价走低的有利时机,大量进口油气资源或在全球范围实施油气并购,摆脱对煤炭的依赖。还有的认为,中国应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加快去煤进程。但对上述观点,执掌过大型石油煤炭企业、长期关注宏观经济和能源市场走势的全国人大代表华炜并不认同。他说,上述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现实。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矛盾的根本出路仍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那么,华炜“挺煤”的理由是什么?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煤炭主体地位30年不会改变

记者:煤炭的开采和使用确实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中国外汇储备近4万亿美元且油价下跌的背景下,通过大量进口石油或实施“走出去”战略,继而实现去煤及去煤化工的设想不无道理,您为何说这种想法不现实呢?

华炜:虽然国际油价下跌能够降低中国进口油气的成本,刺激油气进口,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但据此就断言油气可撼动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主导地位为时尚早。

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石油占比16.96%,天然气占比5.77%,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占比11.19%,光伏发电及生物质能占比0.14%。而且,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9.5%和32.64%。

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煤,能源自给率达85%。其中,天然气占比要提高到10%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15%,煤炭占比控制在62%左右。如果想借进口油气或海外油气并购提升国内石油天然气用量,将煤炭比例打压至50%以下,使其不再成为主导能源,就必须在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均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将石油比例提升至25%以上,约合12亿吨标煤(折8.61亿吨石油)。

而根据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的报告,虽然中国天然气勘探处于早期,但石油勘探已经进入中后期。甚至到2030年,国内原油产量乐观估计也只有2.2亿吨。这意味着,要想2030年以前改变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的现状,中国每年需进口6亿吨石油,且需逐年增加。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国际油价最迟将在明年下半年站稳70美元/桶上方,而后长期在65~100美元/桶波动。假如后期中国进口原油均价为85美元/桶,算上运输、装卸、仓储等费用,综合成本将超过730美元/吨,按6亿吨进口量计算,每年进口原油所需的外汇将超过4380亿美元。

2014年,中国外贸顺差创历史新高达3825亿美元,外汇储备约4万亿美元。即便今后外贸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若想借助进口油气撼动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最多也只能维系3~4年。

更何况,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各种博弈与争斗接连不断,像石油这种战略物资,绝非有钱就能轻易买到,往往需要付出昂贵的经济、政治、外交甚至军事代价。这一点,中国与俄罗斯一波三折马拉松式的油气进口谈判、中国与伊朗油气大单签订的曲折经历,以及中石油、中石化海外油气并购屡屡受阻均是很好的证明。

退一万步讲,即便中国能够从国际市场上搞到国内所需的天量油气资源,短期内也难以消化——截至2014年底,中国建成商业石油储备基地25个,储备能力3.07亿桶,约合4188万吨,更大规模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尚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中国所进口的油气资源,大多需经过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相关运输线的管控权并未掌握在我们手中,进口油气资源的安全可靠性面临巨大考验。

因此,国际油价的下跌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只会降低中国进口油气资源的成本、使中国掌握更多进口油气资源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但绝不等于中国可以将自身的能源安全托付给国际油气市场。

非化石能源挑大梁为时过早

记者:依靠大量进口油气资源改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现实,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否达到减煤去煤的目的呢?

华炜:可再生能源中短期同样无法撼动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

2014年,非化石能源仅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1.33%。根据权威机构测算,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将达66.57亿吨标煤。其中,水电、核电、生物质能、风及太阳能发电分别可达3.97、5.95、1.34和1.03亿吨标煤,合计12.29亿吨标煤,约占届时能源消费总量的18.46%。

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没这么乐观。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历看,由于非化石能源尤其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不仅会受到自然条件、市场环境和技术工艺限制,还因其线长面广分布零散无法借用传统能源的输配系统,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推广过程还需要政府持之以恒的巨额财政补贴。欧洲国家强推了几十年,但至今全球尚无一个国家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导能源。倡导推广可再生能源较早的美国,在给予可再生能源巨大支持和补贴后,因发现收效甚微,不得不转而鼓励和支持传统化石能源的开发,并依靠页岩油气规模化开发实现了能源独立。

因此,综合国内能源禀赋、体制机制、现状与需求,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会比较快,但体量较小,中短期成为主导能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发展煤化工可以“一石四鸟”

记者:煤炭是公认的高碳能源,如果30年内它仍将是我国的主导能源,那么,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

华炜:最根本的办法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

煤的污染主要来自开采、使用及运输3个环节。过去几十年,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强劲,煤炭供不应求,全社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增加煤炭产量和供应量上,对煤炭开采过程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煤炭开采过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普遍。近几年,随着技术进步、安全环保投入加大、采煤机械化程度和综采率的提高,以及煤矿瓦斯的科学抽采与资源化利用,尤其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和煤炭洗选工艺的普及,我国大部分煤矿已经实现了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有些矿井还做到了边开采、边填充、边治理、边恢复生态植被。更有不少国有大型矿井将矿井水收集处理后反复使用,将煤矸石、中煤、煤泥就地燃烧发电,将灰渣和电捕集获得的煤尘用来生产生态水泥或免烧砖,初步做到了煤炭绿色开采和近零排放。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