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能源补贴何妨换个思路

添加时间:2015-05-07 14:23:45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不同类型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常常会见到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其动因多出于扶持更清洁高效能源的成长、引导节能和能源构成的合理变化等,有的也为了应对价格变化、减轻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压力。但各国长期推行能源补贴政策的效果却往往并不尽如人意,以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不妨让我们认真研究其利弊,寻求更合理的实施策略。
  能源补贴目的各不同
  促进新能源成长。新能源一方面展现出其诱人的前景,另一方面也由于尚不够成熟,难以与整个能源和经济体系配套,缺乏与其他能源的竞争力。显然,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发展将会很迟缓,需要政府伸出援手推动其更快成长、促进其成熟。
  引导节能环保。政府对节能和能源构成调整进程予以支持扶助,往往是最有效的推动方式。各国对低碳、无碳和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均属此类。
  补贴企业的社会负担。中国能源的若干领域市场化程度很差,能源消费价格不能反映其生产运输成本和稀缺程度。采取的对策就是由政府给这种高价能源的进口者和生产者予以部分补贴。
  补贴向福利的转化。对终端民用消费予以补贴在油气出口国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即使在某些石油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大量进口的油气消费国,低价使用油品和天然气的许诺也成为政客们拉选票的工具。
  异化为凸显政绩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某些地方将能源项目补贴异化为争项目、搞政绩,使之成为“面子工程”。过分高额、宽泛的补贴不仅为某些人权力寻租、谋取私利留下空间,也使交叉补贴合法化并诱发各种骗补行为。
  补贴并不是万能的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获得财政补贴,增强了企业生命力,帮助其度过缺乏资金、人才、经验的艰难开拓创业期,取得最初的成功,获得“第一桶金”。许多研究者都指出,正是由于美国在对待低产油气田上采取了宽松的财税政策、对天然气研究和生产持续支持,才足以维持该国低渗-致密储层油气的长期生产以及与之相伴的增产研究。在进行了大量的新技术攻关试验后,最终使对致密储层改造增产的关键技术获得成功,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革命性的突破,开创了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并重的局面。
  但不能不注意到,有许多补贴并未能达到上述理想情况。
  如果补贴量过大、时间过长,其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这将使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躺在补贴上照样可以生存,导致竞争意识削弱,长期处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状态中。这就只能培养出“温室里的花朵”,一遇风雨便会夭折。
  欧盟的新能源发展中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当政府经济困难再也拿不出那么多钱补贴时,新能源产业就不可避免地下滑。西班牙一直以新能源领先而自诩,但这是在政府的高补贴下实现的,该项补贴由2007年的1.93亿欧元增至2012年的81亿欧元。即使将其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政府也要为此负担260亿欧元的累计赤字。金融危机下的西班牙政府再也“补不起”了,在前两年已削减56亿欧元后,2013年又削减了27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补贴。至此,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该行业走向破产;二是消费者再增加40%的电费。然而,这两者都使危机中内外交困的政府雪上加霜、难以应对。
  在诱人的高补贴之下形成投资的冲动,企业不考虑其技术水平一哄而上争抢这个“垂手可得”的利益。低水平下的生产能力有了表面性快速增长,却非常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有千瓦(装机容量)而无千瓦时(输出电量)”,这类发电量很不稳定的电源难以为电网接纳而被弃置,从而成为我国大型光伏电站、风电站建成后面临的头号难题。特别是当欧美对我国企业实施反倾销制裁时,整个行业陷入困境,不但一些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连当年的王牌企业也被迫破产重组,光伏行业发展政策面临重大调整,行业内要大洗牌。
  更有甚者,高额补贴还诱发许多骗补行为,在我国涉及到新能源行业和某些节能项目。这类骗补之所以得逞,原因之一是补贴没有针对提高技术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科研项目,而是直接以现金补贴了市场,特别是对企业预拟的生产(节能)能力建设予以补贴,致使不法者有可乘之机。
  对新能源的补贴有相当部分转嫁给了电力行业,环保要求提高带来的电力成本增加与经济不景气的打击迭加在一起,使许多国家的电力企业运营困难。作为欧盟主要电力供应者的九大能源公司联合施压,要求取消这类补贴。许多工业部门因为高电价增加了成本,利润率下降,促使他们一批批迁往成本更低的北美和东亚。这对于传统制造大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利,加大了走出金融危机的难度。显然,欧洲的例子会对仍在加大补贴的国家有预警式的启示。
  在许多国家,政客为了选举而笼络人心,大开承诺补贴的空头支票,有时可以达到上台执政或继续执政的目的。但空话填不满赤字,其所造成的财政恶化的苦果或由其自食、或要继任者吞咽。查维斯之后陷入严重社会动荡的委内瑞拉面临的正是后一种情况。还有一些国家将能源补贴转化成人为压低能源价格的暗补,但这种由政府强力扭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结果,必然使负面效应越积越大,价格逆差带来的亏损最终还是要由社会、民众负担。对此,有的专家明确指出:“低能源价格加能源补贴,在多数实践者那里是一种失败的政策配套”。
  如何进行合理补贴
  向科技研发倾斜。既包括为创新所必需的偏基础性研究,更包括直接为解决能源生产和降低成本服务的技术、装备研制,还包括从实验室到小型的“放大样”、到规模逐渐加大的工厂化建设和试运行,甚至包括系统的环境评价、全过程能效和成本评价等配套的软科学研究。没有这些早期投入便不能迎来它们的规模化生产,而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更真实地评价其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退一步说,前期的科研投入不足,仅从发展绿色能源或满足供应的良好愿望出发,拔苗助长式地靠补贴去直接拉动投产,发展中必然走弯路、欲速则不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