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针对汉能《声明》的回应
添加时间:2015-04-27 13:03:52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针对《第一财经日报》近日连续刊发的数篇负面报道,汉能集团今天做出回应,称相关报道失实,导致汉能集团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当天市值损失约280亿港元,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和汉能集团的利益。
汉能称,针对严重失实的报道以及对汉能造成的损害,集团已向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反映,并保留追究《第一财经日报》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回应称,“汉能指责完全断章取义。”本报报道呈现的是现实与承诺之间的巨大差异,而汉能方面在声明中却仅针对现有的生产、产能予以反驳,不惜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同时还以同样的方式断章取义进行指责。
以下是回应全文:
今年初以来,国内外专业媒体对于汉能集团及其旗下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出了诸多质疑,如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最大客户、存在巨量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向母公司的销售存在不合常规的利润率等等。
汉能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所有与汉能有关的投资者、债权人、地方政府等都相当关切。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负责任的专业媒体,基于维护中小投资者和相关各方合理权益的立场,近一个月以来,实地走访了汉能在海南、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青海、黑龙江等九大基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事实确凿、依据充分的基础上,于2015年4月24日以三个整版如实呈现汉能集团的情况,对汉能集团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疑问,同时进行了建设性的提醒。
本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实地调查,尽可能还原汉能当前的真实状态,客观描述当前现状与其自身宣传、实际情况与外界猜测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呈现多方观点,以便公众对汉能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但遗憾的是,对于第一财经日报这组基于客观事实,同时留有极大余地的报道,汉能方面在4月26日发表的“汉能针对《第一财经日报》失实报道的严正声明”(下称“声明”)中,不仅回避了自身宣传的生产规模、投产进度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而且在声明中断章取义,蓄意歪曲,同时用缺乏新闻专业性的大量泛意识形态语言,对本报的报道进行臆断和攻击。
汉能方面在声明中称,本报报道严重失实,比如“文章称,‘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在靠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
声明的指责完全断章取义。本报报道的原文是:“对于李河君,政府、合作伙伴及同行均存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相信,眼前的李河君就是传说的那个‘做大事’的人,但外界对他并不了解,他的宏图韬略也未吃透。而另一种声音也从未停止:‘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靠在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人们在努力接近真相。”
本报对汉能旗下九大基地的实地探访,旨在如实反映汉能方面基地建设和项目投产的实际进展与自身宣传方面的差异。仅就汉能在声明中提到的南京基地、四川双流、浙江长兴以及青海的情况,本报记者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公开信息,同时通过实地采访,从当地施工方、汉能员工、相关园区管委会以及光伏项目办的人员获得大量一手信息,掌握有大量的影像、访谈等资料证据。
本报报道呈现的是现实与承诺之间的巨大差异,而汉能方面在声明中却仅针对现有的生产、产能予以反驳,不惜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同时还以同样的方式断章取义进行指责。
本报之前在3月份发表《汉能:演绎乌鸡变凤凰的故事》等报道之后,汉能方面未予相应回应。在此次报道过程中,本报也曾向汉能有关部门发出过采访提纲,但汉能方面也未予及时回复,理由是采访的问题需要各部门协调。
对于媒体以及广大投资者、各利益相关方所提出的诸多疑问,汉能本应正视并给出负责任的答复。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声明中未能看到任何诚意。针对汉能方面在声明中混淆视听的指责以及对第一财经日报声誉造成的损害,我们表示强烈抗议,并保留追究汉能方面损害本报声誉的法律权利。
第一财经日报社
2015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