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林伯强:能源垄断无益治霾

添加时间:2015-03-04 11:35:19 来源:财新网

      【背景】柴静《穹顶之下》引发的争议仍在发酵。对于该纪录片所提及的改变当下煤炭占主要地位的能源结构,需要放开能源市场,打破垄断等提议,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提出,打破能源垄断,让资源、能源进入市场很可能带来更严重的雾霾。因为资本的天然逐利性是造成生态危机、雾霾的主因。国企更有条件和责任“跳出”资本逻辑。国企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不等于它就没有这一“先天优越性”。西方治霾靠的是法律和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国外。

  能源垄断真的有利于治理雾霾?什么才是治霾的关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竞争或垄断,跟治理雾霾没有直接联系,不能把竞争或垄断跟雾霾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中石油、中石化是否垄断,都会有雾霾的产生。雾霾的治理取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垄断或不垄断从效率上讲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林伯强认为,垄断有利于治理雾霾的说法不正确。垄断需要打破,能源体制改革的步伐不能放缓。但打破垄断并非仅仅为了治理雾霾,打破垄断有更多的社会目标,包括提高效率等。现阶段经济放缓,已经无法靠粗放型GDP的增长来扩张,今后的增长点主要来自于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来自于改革,来自于打破垄断。能源国有一家独大的局面,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有其短期的好处,但却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伯强看来,雾霾是中国发展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从贫穷走向富裕,雾霾、污染对中国来说不可避免。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需要意识到这是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发达国家都走过这条路,中国不可能例外。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解决。

  林伯强认为,煤炭是最大的问题。除了煤炭使用量过多,还有一个问题是价格太便宜。未来重点应在于形成充分反映市场供需、环境成本和资源稀缺成本的能源价格,使能源使用者面临恰当成本约束,这将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林伯强认为,雾霾等环境污染已让公众切身感受到能源消费对环境的负外部性,因此,当前是能源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林伯强称,雾霾治理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如果愿意付出成本,雾霾治理完全没有问题,APEC蓝就是证明。问题是我们想付出多大的成本,可以承受多大的成本。现在中国有经济实力,也有诉求去解决这个问题。减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油品的质量,搞好交通管理,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柴静的片子能够唤起大家对买单的积极性,“环保的问题不在于你叫多响,而在于买单的时候表现是怎样的。”林柏强说。

  要环保还是要发展经济?林伯强认为,经济增长跟环境保护并非对立关系,只是过程相对缓慢,“需要大家有耐心”。

  就柴静的这部纪录片来说,林伯强认为,它本身是有意义的。对记者来说,说明真相就已足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讲,这部片子可能有片面的地方,但它至少唤起整个社会对问题的讨论。这是这部片子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