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是光伏行业的先驱,从1990年开始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推动其发展,德国是第一个推出类似于我国标杆电价的国家,而且补贴额度极高,这样促使德国在2001年-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9%。
但是近年来德国政府逐步发现光伏发电的缺陷,波动过于大,电网难以承受波动,尤其在某些时刻由于预测和出力严重不符,德国不得已向邻国出售廉价电力。
德国光伏出力最大的时段是中午,由于光伏在电力市场上边际成本最低,并且具有优先调度权,当中午大量光伏上网之后,如果预测不准,德国电力市场就会供过于求,在某些时段可能出现“负电价”。出现负电价,意味着如果发电商想要继续发电,就要反向给用户付费。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德国电力以非常低的价格甚至负电价向周边国家输送,这就相当于德国对光伏的补贴随着外送电量流向邻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一方面加大了对储能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限制光伏发展,补贴整体上不断降低补贴,并且上网电价低于电力交易价格,从而限制居民电站的上网。
正是由于补贴下降的原因,导致总体收益率明显下降。2013年对于屋顶电站的收益率中枢还在16%左右,但到了2014年其收益率中枢仅为13%。地面电站从11%的收益率下跌至9.5%左右的收益率。
电站收益率下降以后,德国的装机量连创新低,2014年10月份创下历史新低,仅75.4MW。
德国的发展路径对研究中国非常具有借鉴性,目前中国基本没有察觉到光伏的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但是无论是补贴来源的基金有上限导致补贴下降,还是国内消纳出现问题导致补贴下降,所以这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终究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