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气不确定因素仍很多
添加时间:2014-12-08 15:07: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在煤炭市场清淡的当下,现代煤化工仿佛是个“金娃娃”,企业争相拥抱。在五大现代煤化工当中,唯煤制气始终处在“火热”的状态, 也在争论中推进。
一面是煤制气产业的发展机遇逐渐清晰,一面是煤制气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备受争议。
抛开“发展机遇”不谈,单就经济性而言,记者近期参加的几场关于煤制气产业的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声音几乎是一边倒:对煤制气的经济性多有质疑,现阶段煤制气应该像煤制油一样以示范为主,而不是急于把它大力发展成一个产业,反对国内煤制气项目规模发展。
目前我国天然气供给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需求市场日益扩大。因此,作为天然气供给的补充,煤制气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天然气供给压力。正是看中了我国巨大的天然气市场和可观的利润空间,一些企业热衷于上马煤制气项目。但煤制气项目经济性到底如何?能不能赚钱?业界对于煤制气的“效益账”是不是过于乐观?
我国的资源条件,让一些企业对煤制气的经济性持乐观态度,认为煤制气项目有钱可赚。持此观点有三个理由:一是预测我国天然气将长期处于十分短缺的供不应求阶段,认为未来五到十年缺口将在千亿立方米以上,供求关系决定天然气价必将持续上涨;二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我国将长期鼓励煤化工、特别是煤制天然气的发展战略;三是认为煤制气工艺流程短,技术成熟度高,完全可以实现长周期连续稳定生产。因此,我国煤制气发展呈一哄而上之势。
相比预期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4000亿立方米的规划目标,煤制气项目显得雄心勃勃。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国煤制气项目计划产能达到2250亿立方米/年,但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气项目只有4个,分别为大唐克什克腾旗项目、大唐辽宁阜新项目、庆华集团新疆伊宁项目、内蒙古汇能鄂尔多斯项目,合计产能151亿立方米。
业内普遍认为,在目前的气价下,煤制气具有0.7元—0.8元/立方米的价格优势,在一些煤炭成本低的地区仍然具有经济可行性。如果具有这一价格优势,煤制气可以作为天然气供应的补充,在工业用气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不同的声音出现在某机构举办的“煤制气产业经济性与投资风险评估研讨会”上,有专家作出预测,根据国家能源行动计划,“十二五”、“十三五”末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到2300亿立方米、4000亿立方米。而结合实际供应能力和国内生产能力预测,到2020年煤制气在天然气供应结构中的市场空间为300亿立方米,仅占4000亿立方米的不足10%。专家认为,结合环保、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考虑,300亿立方米的数字也可能被高估。
对煤制气持怀疑态度的组织和专家认为,煤制气的价格优势并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成本和污染排放的因素。
我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综合考虑环保、污水处理,以及提价后的水资源使用费,煤制气的成本将与进口气价基本持平,竞争力将更弱。
最近下跌的国际油价,也是质疑者的理由。国际天然气贸易除了管道气,大部分是通过LNG实现,LNG价格变动与油价相关,油价下跌会引起气价连锁反应,从而影响到煤制气的价格优势。油价继续跌,煤制气的价格优势将缩小,甚至消失。
更悲观的观点认为,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很多使用天然气的行业已经难以承受,2020年4000亿立方的供需目标,到时可能没有市场,而不是供应能力不足。
此外,目前社会对于煤化工的经济性多有质疑,还是基于煤制气产业不是很成熟,技术、管理、规模上都还有很大的完善和提升空间,所以导致它的效益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
首先煤化工技术上,成熟的只有煤制烯烃和乙二醇,其他如煤制气、煤制油,包括华电的煤制芳烃,都还处于示范阶段。反映到生产过程中,就是它的消耗指标包括煤耗、水耗、电耗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是影响效益的一个因素;其次是煤炭的转化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转化率不高,自然成本就高;第三是规模效益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煤化工项目只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业化量产阶段,才会有比较好的效益;第四是管理水平上,管理出效益,现在煤化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管理上没有很成熟的经验,整体水平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这四点因素决定了目前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还不是很高。
其实,影响煤制气项目经济性的因素远非这四个方面,煤制气项目还涉及到调峰、管线、煤炭运输、水资源、环保等诸多环节,这都为项目经济性的预测增添变数和不确定性,均会对成本和效益构成影响。换句话说,不能对发展煤制气效益前景过于乐观。
今年7月份,在一家机构举办的“美国煤制气产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研讨会上,以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厂为例子,来证明煤气化在经济上并不可行。然而,美国大平原的经验也表明,单凭煤制天然气一种产品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该厂将二氧化碳通过330公里的管道输送到加拿大的一家油田,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并进行地下封存。2008年,输送量达到300多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为49%,仅此一项年销售额即达到5000多万美元,年净收入约为1500万-1800万美元。
美国大平原对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相关企业具有启示性。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将二氧化碳等变废为宝,提高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经济效益。可惜的是,国内企业对副产品的利用考虑得并不周到。
综上所述,煤制气项目的经济性到底如何,就目前而言尚缺乏实践的检验,还需要通过对示范项目的观察得出结论。煤制气项目要想赚钱,需要努力克服上述诸多因素,尤其需要控制投资概算、尽快形成产能规模、早日实现长周期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