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可再生能源补贴旧账难收

添加时间:2014-12-01 11:50:09 来源:中国能源报

           截至201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缺口高达107亿元。3年过去了,这笔旧款仍未注入企业,新的补贴缺口却在同步扩大。原本是为呵护行业成长、为企业减负而生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正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成为企业的负担。 
           可再生能源补贴旧账难收 
           2012年年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分配情况进行摸底。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资金缺口高达107亿元。
  3年过去了,这笔旧款仍未注入企业,新的补贴缺口却在同步扩大。原本是为呵护行业成长、为企业减负而生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正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成为企业的负担。
  多家新能源企业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在经济增长深度调整、风电上网电价将下调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多重刺激下,动辄数十亿的补贴“白条”,已开始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负面影响。更为尴尬的是,关于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拖欠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路线图,更无时间表。
  寅吃卯粮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的资金来源为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后者始征于2006年,当时的标准是每度电2厘钱。此后,发改委于2009年11月、2012年年初、2013年9月三次上调征收标准。目前的标准是每度电1.5分钱。7年间,上涨6.5倍。
  但由于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电量增速远高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且电价附加征收标准调整周期相对较长,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长期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并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了补贴缺口。
  据记者了解,除了2012年之前的107亿,2012年度、2013年度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分别为20亿元和50亿元左右,而在2014年补贴资金略有盈余的前提下,预计今年底全国补贴资金缺口累计仍将超过140亿元。
  在2012年之前的107亿未结算补贴欠款中,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的主要新能源公司是“重灾区”,应付未付的补贴总额约为6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长期贷款6.55%的基准利率测算,上述补贴欠款每年给可再生能源行业增加的财务费用可达7亿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10月,龙源电力遭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累计已达41亿,其中2012年之前的有19亿左右。
  龙源电力并非孤例。华能新能源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截至目前,该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累计超过20亿元,其中2012年之前的欠款约12亿。大唐新能源一位负责人亦告诉记者,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该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累计已达26.5亿元。
  然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拖欠的消极效应远不止于增加公司财务负担。
  以风电为例,记者查询国内几家大型新能源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发现,近几年风电利润最高可达每千瓦时0.1元左右,而风电的平均补贴标准约为每千瓦时0.2元左右。
  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补贴是目前风电行业发展的“口粮”,也是风电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
  而今年风电行业又突遭多重挑战:发改委酝酿下调风电上网电价、来风小、弃风限电未现根本好转等。在此基础上,不能及时拿到补贴更让相关企业倍感压力。
  一位风电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巨额的历史欠账已导致风电行业上下游大量资金拖欠,产业债务严重。
  风力发电企业在背负沉重欠款包袱的情况下,一方面想方设法通过融资来保持资金链,但这会使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另一方面迫于无奈将资金压力逐步向上游的设备制造商转移,这已使风电产业出现了“三角债”现象,即政府欠风电企业补贴,风电企业欠设备制造商货款,设备制造商欠零部件制造商货款,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碗夹生饭
  在《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补贴范围和补贴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前述107亿元巨额欠账为何拖延近三年之久仍未解决?
  据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以2012年为界,可分为两个管理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管理部门为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其中牵头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国家不定期公布《补贴方案和配额交易方案》,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由省级电网公司代征代管;第二阶段为2012年1月1日至今,管理部门为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其中牵头部门为财政部,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由电网公司代征代缴,管理部门原则上按季拨付补贴资金,拨付对象自2013年8月由省级财政部门调整为国网和南网。
  与此同步,电价附加资金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纳入基金管理。然而,由此造成的尴尬是:国家发改委无法用电价附加调整后增加的资金来支付2012年前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欠款,而财政部坚持用基金优先结算2012年之后的补贴。换言之,两大部委的工作交接做得很匆忙,如何支付拖欠补贴的问题显然没有得到有效沟通并加以明确。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12年之后财政部没有实现约定的‘季付’,但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结算周期确实较之前大为缩短。”一位新能源企业经营工作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并不担心2012年之后的补贴,重点是2012年之前的欠款如何解决。”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门都快被我们踩烂了,我们找到发改委后,发改委价格司只能是给财政部发函,希望财政部优先解决这笔欠款。但财政部的回应是补贴基金存在较大缺口,要优先解决2012年之后的欠款。”一位可再生能源企业人士说,“本来可再生能源补贴主管部门变更的初衷就是更快下放资金,现在却因交接匆忙,做成了一碗夹生饭。”
  多位企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解决拖欠补贴既无路线图,也无时间表,企业现金流和借贷压力很大。对此,企业只能是来回跑部委。据本报记者了解,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等企业目前都有指定专人负责追款,大唐新能源今年7月甚至专门成立了由公司一把手挂帅的追款小组,但至今未见成效。
  谁来还款
  据记者了解,在业界的多方呼吁下,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曾致函财政部,建议动用国库资金拨付拖欠补贴,但使用国库资金需要更高层面的审批,费时又费力,能否成功也无定论。此外,国资委在收到多家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反映后,也在积极呼吁动用专项资金,尽快解决2012年之前拖欠的新能源补贴问题。
  “现在只能等待高层的指令,是让财政部优先解决,还是专项资金拨款。”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本报记者,“这个问题不是个案,国家应尽快理顺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问题。”
  孟宪淦表示,《可再生能源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对全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统一管理。但现实却是,现在出台的多项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均涉及多个部门,其中能源主管部门多是“夹心层”,并不能实施统一管理,因此政策操作起来难度更大。
  “体制问题需要时间理顺,现在我们只希望国家尽快明确2012年之前补贴欠款的解决办法,同时维护《可再生能源法》的执行刚性,优化补贴结算方式,加快结算速度,缩短结算周期,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一位可再生能源企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