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发展,由于不注重环境保护,土壤环境面临严重污染。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此前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分别为12.1%、2.3%、1.5%和1.1%。
为加速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进程,不久前,财政部将2014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出预算予以公示,公示期为10月28日~11月3日。其实,这并非中央拨出的第一笔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然而就目前治理结果来看,中央拨出的此类专项资金实施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本期我们请到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资源和环境业务部副主任于晓东。他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上指出,国家层面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顶层设计缺失,造成治理盲目性大,项目运营管理风险大,才导致上述情形的发生。
“高开低走”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之路
中国经济导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上,“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如何?
于晓东:从“十二五”起,国家开始重视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项目。从2011年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也做了很多相关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其中也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了很多的项目前期决策服务。
2009年11月,环保部出台《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即“十二五”第一年,国务院批准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标志着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开始。紧接着中央投入专项资金支持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源综合治理,以及历史遗留污染治理等三类项目,同时,各个层面的宣传都比较到位。一时间,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复工作“风生水起”,涌现出一大批新企业。但是,近一两年来,土壤修复工作的步伐却明显放缓了。
这几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前后进行了100多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并予以了总结,上报国务院,这些都可能在“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体现。
顶层设计缺失导致中央资金“不敢继续投入”
中国经济导报:在项目评估中,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于晓东: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有关重金属防治的相关投资项目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央 资金向该领域的继续投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全国重金属治理修复工作缺乏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指导性不足,相关治理需求和思路不明晰。这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缺乏顶层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认为,一是导致很多项目带有很强的区域性或者流域性。这样往往很多项目不一定真的会对重金属治理发挥作用,甚至有些项目还和当地已出台的政策规划存在相悖的地方。
二是总体规划的不清晰也使得项目实施风险较大。以煤矿渣的治理项目为例,现在一个省报上来十几二十几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单独来看都似乎可行。考虑到这类项目必须有废渣或危废填埋场来配套,以便对废弃物进行处理。若我们将这些项目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就会发现一个区域内已经重复建设了很多废渣和危废填埋场。这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增加了环境风险。
那么,我们说的顶层设计应该是什么样?事实上,对于重金属污染防治行业来说,需要有一些框架性的限制,一个地方报项目,这个项目和中央其他规划有什么关系?和地方相关规划又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这些都是在顶层设计中应涉及的。相关工作应该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推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很多科研单位“拍脑袋”做事,最后项目实施也不尽如人意。目前来看,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目前规模在300亿元左右,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导致此类项目和其他基建项目相比,总体实施效果相差较远。
其次,部分地区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上申报中央预算资金时,虚增建设规模以获取更多的预算投资,这有点像十几年前基建领域刚刚起步时曾经出现过的情况。表面上看,虚增规模和投资,地方政府好像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却损害了后期项目的申报。
再次,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相关的地方配套资金,整体来看缺口仍比较大。目前基本上依靠中央资金的支持,尚未建立一套商业模式和多元化的融资机制。项目推动基本上依靠中央资金,一旦中央资金断裂,项目便很难进行下去。有的省份地方资金的到位率甚至只有8%,这也影响了中央资金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