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联网犹如一条银线串联起甘孜南部和西藏昌都电网。由西藏、四川和重庆组成的全新国网西南分部高层搭建也已基本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国网西南分部主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藏区电网建设仍任重道远。
记者:川藏联网施工难度前所未有,实际有效工期却不足八个月,为何能提前半年完工?
王抒祥:青藏联网工程曾被称作世界电力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在其投产三年后,难度更大的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与青藏联网工程相比,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没有铁路可依托,平均海拔3850米,最高海拔4980米,线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地段超过65%,日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时有发生,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作出批示,肯定工程意义,要求保障安全质量,造福藏区群众。国家电网公司与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政府联合成立川藏电力联网建设领导小组,刘振亚董事长出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两省区领导出任副组长,并组建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化对工程建设的指挥协调力度。在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迎难而上,40多家参建单位、两万余名建设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提前半年建成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创造了世界高海拔地区电网建设“零死亡、零伤残、零缺陷”的新纪录。
从设计开始,川藏联网的建设路径就多头并举:不仅考虑高原脆弱的生态,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还需考虑交通可通达性及天气恶劣程度等。以巴塘500千伏变电站为例,考虑到8度地震区的地质情况,变电站设计采用9度震级,全部为钢结构,在基础上大范围应用叠层橡胶隔震技术,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50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中,装配式施工是减轻高原施工强度的一个创新。在全面推行钢结构基础上,我们把各个组件进行模块化,工厂加工,成品运输,到现场用吊车机具组装,大大缩减了工期和劳动强度。
记者:川藏联网会对川藏两地带来哪些利好?
王抒祥:昌都地区和甘孜南部地区水电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足够的外送通道,该地区的水电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送出,巨量的清洁能源“白白流走”。川藏联网工程的投运将增加一条水电外送的“快车道”,大大提高该地区的水电外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水电外送“瓶颈”。
由于缺少电源、孤网运行,这一地区的电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极差,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很低,电网结构薄弱,供电能力也十分有限,即使在丰水期,也经常出现断电情况,而且许多地方仍是无电区。无电农牧民生活极不方便,不仅家用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很多农机设备也无法使用,这直接制约了藏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川藏联网工程如果仅仅从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建设的意义可能并不大。因为那么大的投资、那么少的人口,几百年都难以收回投资。但是,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川藏联网工程必须要建,因为它能让145万农牧民用上稳定、可靠的电力,能让他们早日告别烧牛粪、点油灯的日子。
川藏联网工程投运后,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将让藏区百姓迅速用上现代化的家电,过上方便、清洁的生活,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川藏联网工程建成后,我们还将建设一系列的配套电网。未来,藏区百姓不仅能够用上电,还能够用好电,用上舒心电,这也是我们电网人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