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陆:建立成品油第三方独立信息机构
添加时间:2014-10-16 11:37:03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中海油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大陆:建立成品油第三方独立信息机构
“成品油价格改革仍需进一步理顺定价机制,建议培养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真实反映市场价格,并在国内建立和培养成品油期货交易所。” 中海油总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大陆在日前举办的“2014年(第四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暨年度榜样企业发布会”上说。
孙大陆认为,能源体制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市场化。他表示,能源体制从1998年开始到目前经过了几轮大的调整,1998年改革伴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两个公司的重大调整,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易一体化,当时是把原油价格定价机制一步实现市场化定价,原油价格在1998年改革以后就与中海油一样,原油市场化机制因此也较为健全。
孙大陆介绍说:“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顺应改革开放的形势,中海油成立时国家开了一个“小灶”。这个“小灶”开得非常好,原油和天然气的销售定价参考国际市场,实行市场化原则,因此中海油的原油和天然气定价不受国家政府指导定价的约束,有比较好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也支持了中海油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主业突出、上下游产业比较完整、国内国外协同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纵观大局,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挂靠国际原油价格,但我国炼油企业的原油来源,一部分是进口原油,一部分则是国产原油。新定价机制的短板就在于难以反映国内原油的供给和价格情况。即目前,国内成品油的价格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走高或者走低,而国内市场成品油批发价格,则主要受到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影响。当前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有利有弊,从有利方面说,它抑制了投机行为,价格能做到及时调整,这对炼厂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今年国内需求不佳,而成品油定价机制更多是考虑到原油成本,对国内市场供需面未能考虑周全。
孙大陆认为,成品油价格改革仍有深化的空间。成品油价格机制较为复杂,从最早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价格,到参考原油定价;从过去一个月一调整一次到10个工作日一调;从过去允许企业上下5%的幅度、8%的上下调动幅度,到4%的调动幅度和没有幅度限制。应该说目前政府部门对零售批发价格机制做了比较有效的探索,近两年基本上没有油品短缺的问题,除了目前产能相对过剩以外,这都归功于价格机制不断完善的结果。
但是改革至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今年油价已做12次调整,8次下调,4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式调降约五六百块钱,但市场已经下调了八九百块钱甚至更高,这说明政府的指导价格机制已经滞后于市场水平真正的反应。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个问题就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因此下一步改革的是如何理顺成品油机制方向。”孙大陆说。
孙大陆表示,关于如何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促进改革,首先建议通过建立信息机构来准确及时地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比如,过去原油价格定价方面,新加坡的普氏PLATTS起到很好的价格标杆的作用,实际来讲,在国内有诸多家能源机构,如新华能源、安迅思、卓创资讯等。数据显示,这些机构公布的价格似乎比国家发改委定价式更能反映市场实际价格水平,因此建议国家培养独立的信息机构,旨在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的成交价格,用此价格标准衡量生产定价、批发定价、零售市场的定价或许更为准确。
其次建议在国内考虑建立和培养成品油期货交易所。国内除了国有的六、七家企业外,还有许多地方炼油企业,需求客户数量庞大,如中石化加油站3万多座、中石油加油站2万多座,社会其他企业还有4万多加油站,生产商和消费商已可以比较好地建立期货市场机制。
孙大陆认为,国内原油期货交易话题火热,但要实现稳健快速发展还任重道远,因为原油的供应商和消费者比较少、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制约比较多;而成品油条件相对成熟,期货交易所有很好的功能就是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能更准确地反映供需方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