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贸易商都在赔钱,有些亏得一塌糊涂,煤价跌个没完没了。”10月9日,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腾显得非常无奈,不停地向《华夏时报》记者诉苦。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企业是苦不堪言。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为煤炭行业脱困救市,一个半月内密集出台了7个中央级别的涉煤文件,要求煤企减产、限产、遏制超能力生产,但效果欠佳,仍难以扭转产能过剩的局面。
10月8 日最新出炉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482元/吨,该指数已经连续4周停留在这一低位,距离年内最低点仅有4元/吨。业内人士认为,在下游需求并未好转的情况下,煤价上涨的后续动能不足。 救市政策频出
财政部日前公布,自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对应煤种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
据测算,由于炼焦煤进口税率恢复为3%,按照8月份国内进口炼焦煤均价93.64美元/吨计算,焦煤的进口成本将增加17.4元人民币(6.1308, 0.0010, 0.02%)/吨,而进口动力煤的成本将增加20美元/吨左右。
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实施最惠国税率后,进口煤成本会适当提高,将会抑制国际煤炭的进口,缓解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有助于给国内煤市行业带来一定支撑。
“进口动力煤的关税由零提高至6%,不仅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而且执行的时间也非常紧急,这反映出此次政府救市的决心。”宝城期货能源化工部分析师龚萍称。
事实上,恢复关税的救市措施早已开始酝酿。据一电力企业人士透露,发改委曾在今年8月底召集华能、大唐等主要大型燃煤发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开会,会上研究了限制煤炭进口的相关方案。
在限制煤炭进口方面,9月3日,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对商品煤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褐煤灰分要不大于30%,其它煤种不大于40%;褐煤的硫分不大于1.5%,其它煤种不大于3.0%。同时对于汞、砷、磷、氯、氟等指标也提出明确要求。该办法指出,不符合办法要求的商品煤,不得进口、销售和远距离运输。
“从8月20日起,煤炭救市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地出。”黄腾注意到,在过去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仅中央级别的涉煤文件就出台了7个。
据一大型煤企人士透露,国家层面已经针对煤企脱困问题召开多次会议,欲通过限产量和煤炭国有企业考核机制调整等综合措施来帮助煤企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