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风电资讯 光伏资讯 电力资讯 | 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 节能环保 | 煤炭资讯 石油资讯 天然气资讯 | 企业黄页 供求平台 | 项目审批 智能信息
风电招标 光伏招标 技术数据 | 风电投资 光伏投资 电力投资 | 风电会展 光伏会展 电力会展 | 招商园区 专题报道 产业书刊 | 网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阅读

碳交易与节能减排的辩证关系是如何?专家论道

添加时间:2014-09-18 15:40:56 来源:爱中国能源网

        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成形,七大碳交易试点在节能减排市场中起到杠杆的作用,对于碳交易市场相关的风险、责任,以及企业在其中享有的权利义务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们的看法。

  1、构建碳金融体系应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在碳金融体系的构建中,开发性金融率先进入,利用自身开发和拓展市场、信息溢出、风险过滤和分摊以及建设和增进信用的效能有助于推动碳金融发展,引领传统型金融进入碳金融领域,刺激碳金融释放引导资金流向、推动成本收益转化、推进能源链转型的资金融通、促进国际贸易融资、转移和管理气候风险等方面的功能,进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受制于样本的有限性以及相关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通过建立简易的、基于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开发性金融开发——传统型金融进入”是唯一均衡解,即开发性金融率先进入低碳产业,发挥规划先行的比较优势,随后传统型金融大规模介入是碳金融发展的最优路径。在实践中,开发性金融引致碳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元政策体系的配套支持,需要从多个方面予以关注和改进。

  首先,应加快开发性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资本金来源和数量、功能与任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利润分配等内容提供明确的规定和阐述,使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行为有法可依。

  第二,充分发挥资金导向机制,促进其他金融资本流向新兴产业和结构调整产业。开发性金融应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引导其他资金进入需要发展的行业,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风险。

  第三,开展信息分析和咨询服务。开发性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政策性特质,将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市场数据相结合,对新兴及低碳行业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支持。

  其次,应关注开发性金融功效发挥中的风险防范。

  第一,合理确定政策性功能的边界。应以宏观经济的资金是否已经由不足转为过剩,是否已完成低碳产业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资本积累等量化指标为标准,合理确定政策性的金融边界。

  第二,加快金融研发和创新,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借助机制、运作模式及产品等多维度的创新,丰富投融资渠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是助推低碳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第三,完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为开发性金融效能发挥提供保障。在开发性金融发挥引致效应的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风险。既包括显性的、直接影响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制度风险、政策风险,也包括金融市场隐性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而引致机制的被动性特征是制约其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在进入市场之前,开发性金融机构宜展开详尽的调查与情景分析,同时,应针对碳金融领域特有的制度风险、项目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在金融孵化和市场出口设计的过程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宜侧重风险监控制度的精化和细化,积极推动成本收益转化,提升碳金融市场对其它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减少寻租活动,降低被动风险。

  最后,应积极推动碳金融交易体系的发展。

  我国七个排放权交易试点已相继开展碳交易,我们建议在建构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EU-ETS(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在目标设定、分配方式选择、拍卖收益的去向等核心因素方面的变动轨迹,既要降低政策的不确定性,为投资者提供明朗的长期信号,同时也需匹配灵活的弹性机制,增强及时纠偏的适应性能力;既要适时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推动交易主体及客体的多元化,也需构建监督与稳定机制,提高碳金融运行的效率。

  (第一作者系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必须构建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

  自2013年年中以来,已先后有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重庆、湖北七个碳交易区域试点展开。

  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四市场成交量暴涨。其中,深圳、北京、天津分别刷新各自周成交量记录,还创下日成交量记录。价格方面,北京市场出现价格历史新高,天津、广东市场成交均价有所上涨。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计划,2015年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碳交易。

  相对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个有形的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是个无形的市场。但是, 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产业都是朝阳产业,以欧盟为例,借助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实施,欧盟已培育出多层次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并带动了碳金融产业的发展。欧洲碳排放权交易最初是柜台交易,随后一批大型碳排放交易中心也应运而生,如欧洲气候交易所(European Climate Exchange)、北方电力交易所(Norpool)、未来电力交易所(Powernext) 以及欧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等。目前,碳排放交易仍以柜台交易为主,柜台交易占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交易所有力推动了排放权的期权交易。欧洲交易所于2005 年6 月推出了与欧盟排放权挂钩的期权交易,使二氧化碳如同大豆、石油等商品一样可以自由流通,从而增加了碳排放市场的流动性,促进了碳交易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碳排放交易市场与金融产业交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二氧化碳排放权商品属性的加强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吸引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竟相加入,碳排放管理已成为欧洲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这些金融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的加入又使得碳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市场也愈加透明,又能吸引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参与其中,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相互促进作用既深化了欧盟碳交易市场,又提高了欧盟金融产业的竞争力。

  对于中国碳金融交易市场应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做好碳金融市场的风险识别、尤其要关注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系统风险的管控。风险管控好了,碳减排交易和碳金融“两个”市场才能共同发展好。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属于一种基于利用市场力量和经济激励的环境政策工具。从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看,目前形成了三大减排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机制(JI)和排放贸易机制(ET)三大减排机制各有利弊。

  按照上述机制,国际上形成了两大交易市场体系,也就是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体系,这两大市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机构。

  回观国内市场情况,目前七大区域性试点市场,刚刚兴起,各有特点,却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存在缺乏定价权、碳金融市场发展滞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交易市场等问题。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碳排放权尚不具备商品属性;在碳减排的管理上没有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数据收集、配额分配、排放监督测量等基础性工作不健全;企业对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均缺乏必要的认识。

  因此,下一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必须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CCMS)建设为重点,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统一的市场。要在大力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基础上; 实行全国统一的总量控制;促进统一的碳金融市场风控管理机制;组建统一的监管;加强碳市场的法律制度建设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体系,并成三足鼎力,促进全球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经济师)


[1][2][3][4]